• 2025.04.19
    星期六

非自願獨身思想廣傳 外界促規管社交媒體

[2025.04.19] 發表
英國首相施紀賢(左二)上月31日在首相府跟英國兒童協會代表辛普金(左)、《混沌少年時》編劇積科恩(右二)等開圓桌會議。(路透社)

英國家警察局長委員會(NPCC)去年發表報告指出,針對婦女與女童暴力相關的罪案每日多達3000宗,包括家暴、性侵、跟蹤及騷擾,每年有約200萬受害者,比過去5年增長37%,同時加害者有年輕化趨勢,警告情況嚴重如「國家緊急狀態」。不少論者將矛頭指向網絡散播「非自願獨身」思想,促當局加強管控,但有研究警告厭女概念正被包裝成男性提升自我的論述以避免規管,社交平台設使用者年齡限制的效果也有限。

非自願獨身(involuntary celibacy,簡稱Incel)意指男性自感因外貌、經濟等因素無法吸引異性青睞,繼而仇恨與詆譭女性。《混沌少年時》主角傑米便視女性為可支配的對象,為彰顯「男子氣概」而追求不喜歡的女同學,遭嘲為Incel。編劇積科恩(Jack Thorne)稱,青少年很容易接觸網上的不當內容並受污染,促政府大刀闊斧規管社交媒體。

專責反恐工作的大倫敦警察廳助理廳長朱克斯(Matt Jukes)近日表示,當局將設立工作組應對涉及年輕男性的網上暴力。他說,年輕男性受「強烈厭女」的網上資訊鼓動,因而在網上論壇尋找厭食、有情緒病或自殺傾向的脆弱女性作為目標,煽動對方傷害自己甚至策劃性侵。他指出互聯網加速掀起部分青少年對女性的仇恨,此危機可靠科技巨企協助解決,包括阻止演算法推送極端內容,以及協助警方偵測接觸暴力內容的年輕人等。

不過數碼犯罪學家索羅亞(Anda Iulia Solea)上月發表研究指出,雖然社交平台TikTok禁止用戶使用Incel等厭女仇恨字眼,惟用戶正將厭女思想以自我提升等正面行為包裝,例如提出PSL評級來將男性按受歡迎程度分類,鼓勵不受歡迎的男性以健身等手段「升級」,並將理想男性的概念歸咎於女性苛求。

英國青少年議會委員上月發表報告指出,類似澳洲禁制16歲以下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禁制並不實際,既失去使用網絡對社交與學習的益處,年齡限制亦易於規避。(衛報)

更多國際要聞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