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接力助企業轉內銷 抗關稅戰
料增千億銷售 廠商:電商平台競爭大「蝕住賣」
貿易戰下內地總動員式振經濟,一眾科企亦出手扶助受關稅影響的外貿商家。繼京東(9618)宣布將購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出口貨轉內銷後,騰訊(0700)亦推出外貿助跑計劃,料為外貿企業增千億銷售。不過有學者認為,短期內地消費市場難消化大批外銷產品。也有內地外貿企業稱相關電商平台價格戰已「刀刀見骨」,自家產品轉內銷後銷情慘淡,慨嘆「內外夾殺、生意難做」。
騰訊表示,是次推出的「外貿新征程助跑計劃」,通過開店綠色通道、新商激勵、流量扶持、費率優惠等10項措施,協助外貿企業拓寬國內外市場,預計透過小程序、微信小店、數字化線下門店等商業生態,為外貿企業新增1000億元人民幣銷售規模。
設免息分期 補貼消費者
騰訊是次還將包括設立億元級消費專項補貼,騰訊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計劃以優惠促消費,通過免息分期、利息折扣、本金補貼等組合式優惠方式,助消費電子,家居裝飾、服裝服飾等領域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通過給消費者的億元級專項補貼,預計帶動逾百億新增消費交易規模。
莊太量:外銷貨量大 難短期消化
關稅紛爭陰霾下,早前京東(9618)、拼多多(美:PDD)已宣布將出資購買出口貨轉內銷,阿里巴巴(9988)、永輝超市(滬:601933)、字節跳動、華潤萬家等企業也紛紛為外貿企業提供商品快速商家通道,稱目標是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見表)。
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則認為,上述科企推出利好外貿企業措施,是響應商務部早前稱要助外貿企業發展內銷等政策呼籲,他預計內地有一定數量的消費者會有意願以合理價格購買原應銷往美國的貨品,因其於同類商品中用料較上乘,但與此同時,他相信內地市場短期內較難消化大批外銷貨品,如部分商家經營的聖誕裝飾等產品於內地需求有限。
有主力生產及向美國售賣數碼產品的內地廠商對本報指出,有見關稅風險加劇,公司近期亦嘗試轉向內銷,已於不同平台開設網店,惟相關平台競爭本身已頗激烈,以其旗下自拍桿、車上手機支架等商品為例,有較大型廠商為獲取更多市場份額,將相關產品價格下殺至個位數人民幣,「蝕錢咁賣(數碼產品)」,令中小廠商難以與其競爭。
內地廠商研拓東南亞歐洲市場
該廠商又指出,近兩個星期自家產品於主要電商平台銷量累計不足一千件遠遜預期,亦難抵消期間的物料、人力等基本開支,公司正探索東南亞、歐洲等市場,冀從相關市場「獲取較合理銷量及利潤」。
明報記者 楊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