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廣州推穗新保 為醫保升級涵藥械通 22試點醫院直接結算 免先墊付後索償
【明報專訊】廣州市政府上月底推廣新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穗新保」,在現有的內地醫保及補充型保險「穗歲康」基礎上,將「港澳藥械通」及其他創新藥械納入「穗新保」保障範圍,令更多患者可以用得起港澳藥械,並可於廣州22間試點醫院實現同步結算。
明報記者 林迎
年費69到千多元 有產品最高保額500萬
「穗新保」屬政府推廣的「平民價格」普惠型商業保險,與現有的「穗歲康」屬同類產品,以「政府搭台、醫院參與、商保營運」的模式運作,由數間保險公司共同承銷,可覆蓋不在醫保範圍內、或超過報銷上限的藥物及治療費用,故兩者皆被視為「醫保補充版」。區別在於,「穗歲康」只得一種,而「穗新保」共有6款,且投保條件、保障內容各不相同,年費由最低69元(人民幣,下同)到1000多元不等,範圍分別涉及一般醫療、特定疾病到惡性腫瘤,有產品最高保額達到500萬元,更涵蓋昂貴的質子重離子放射治療。
可購買「穗新保」的包括廣州市職工醫保及居民醫保參保人,因此只要是在廣州就業或創業,有當地醫保的港人亦可購買。「穗新保」的最大特色是覆蓋「港澳藥械通」及《廣州市創新藥械產品目錄》中的部分項目。「港澳藥械通」於2021年啟用以來,批准藥械共97種,截至2024年底已應用近萬宗,不過港澳藥械價格相對昂貴,例如治療肝癌的「曲美木單抗」每盒17.64萬元,治療白癜風的磷酸蘆可替尼乳膏每支6800元,用於眼底黃斑病變的「布西珠單抗」注射劑每針費用9800元,患者一年需注射4次。
助醫藥創新發展 有當地醫保港人可買
除了港澳藥械,廣州市醫保局指出,部分剛用於臨H的高值創新藥械暫未納入醫保,「穗新保」既滿足患者需求、減輕費用負擔,又能幫助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推動創新藥械入院使用。同時,「穗新保」設有團體版,企業可為員工購買,亦可幫助廣州吸引更多人才。
去年7月,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進口港澳藥品醫療器械管理條例》,當中提到「鼓勵將急需港澳藥械納入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廣州市今次推出「穗新保」即是響應上述條例,但並非大灣區首個相關產品;2023年,珠海「大愛無疆」及深圳「惠民保」普惠型商業保險皆已納入部分港澳藥械,皆設有免賠額及指定醫院等條件限制,只是具體條款細則與「穗新保」有所不同。
「港澳藥械通」民營醫院不可使用
「穗新保」另一優勢是可於22間試點醫院直接結算,全部為廣州市內三甲醫院,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等,範圍比可用於2400多間醫保定點機構的「穗歲康」大幅收窄,但這22間公立醫院基本覆蓋可使用創新藥械的醫療機構。「港澳藥械通」定點醫院中的民營醫院,例如祈福醫院、廣州和睦家及廣州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等,則不可使用「穗新保」。
患者於「穗新保」試點醫院結算時,醫院將提供醫保結算清單及「商業保險創新藥械結算清單」,詳細列出理賠金額,患者只需直接支付醫保、穗歲康或穗新保報銷後的個人自付部分,毋須再先行墊付後才向保險公司索償。此外,廣州市職工醫保參保人還可以使用醫保個人帳戶購買「穗新保」,甚至為直系親屬支付保費。
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袁向東表示,近年包括港澳藥械通目錄內藥械的一系列創新藥械已在該院耳鼻喉、心內科、內分泌科等多個科室得到積極推廣使用,患者對治療效果反響良好,作為「穗新保」的首批試點醫院之一,該院已完成結算流程改造及相關數據,實現患者便捷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