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人抵制美國貨有難度 未必能找到加拿大產品替代
【明報專訊】加拿大人正發起一場「抗美愛加」運動,抵制特朗普針對加拿大發動的貿易戰,更多消費者在超市挑選產品時,都有意識地避開美國貨,專挑加拿大食品。問題是顧客不一定能找到完全的加拿大產品。
在超市選購本地生產的蘋果或國內飼養和屠宰的牛肉,可能比較簡單﹐但其他貨架上要找到「加拿大貨品」就困難許多。
貴湖大學食品農業與資源經濟系的馬索(Michael von Massow)以安省的一間莎莎醬(Salsa Sauce)公司為例。
「他們使用安省的番茄、洋蔥和辣椒,並用加拿大的勞動力生產﹔但在冬季,他們必須從其他地方購買番茄,此時他們仍然使用加拿大的勞動力、洋蔥,部分辣椒也是加拿大的,所以他們從未在產品標籤上標註加拿大貨品,儘管在大部分季節中,它確實是加拿大貨品。」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規定,只有當食品的所有或大部分主要成分、加工和勞動力都來自加拿大時,才能標註為「加拿大產品」。如使用了非加拿大成分(如調味料或香料),這些成分佔產品總量必須低於2%。
他指出﹐很難確切知道商店中有多少食品被標註為「加拿大產品」或「加拿大製造」,因食驗局表示﹐他們並未對此進行跟蹤。
加、美之間食品生產鏈的高度整合是造成上述局面的一個重要因素,即使是像牛肉這樣的產品,也可能變得複雜。
馬索說﹕「西部一個養牛場從美國引進種幼牛,用加拿大的穀物和勞動力餵養,然後運往美國屠宰場宰殺。在這種一體化的供應鏈中,你很難明確界定產品的原產地。」
加拿大農業食品政策研究所(CAPI)的常務董事麥肯(Tyler McCann)表示,公司規模也影響尋找國內原料的可行性。
「許多大型食品製造商是大型跨國組織,他們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員,可幫助他們在加拿大或全球各地採購貨品。如是一間小型食品生產商,這可能更具挑戰性,這取決於你生產的產品有多複雜。」
聯邦農業和農業食品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部長麥考利(Lawrence MacAulay)已與各行業、各省和地區的領導人溝通,討論「在加拿大與美國貿易關繫的當前背景下」支持該行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