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太空油未成年佔逾半
【明報專訊】政府上周五刊憲,將太空油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及3種類似物列為毒品。禁毒專員李基舜(圖)表示,不會預測立法後個案數量升或跌,但「如果今天不立法,數字一定會升」,相信法例為執法機構提供多一項工具,增加對毒販的阻嚇力,亦令年輕人明白無論收藏、販賣、吸食均屬違法而避開毒品。他稱去年錄得16宗校內吸食太空油個案,故鼓勵中學下周舉辦反太空油毒品周,在早會、課堂或課外活動宣傳相關禍害。
去年呈報個案 17歲佔最多
販運及非法製造依托咪酯及3種類似物,最高可終身監禁及罰款500萬元,管有和服用相關毒品則最高監禁7年及罰款100萬元。本港去年有300宗吸食太空油呈報個案,21歲以下青少年佔226人;年齡分佈方面,12至17歲群組佔逾半呈報個案,17歲青少年佔最多共48人。李基舜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去年起年輕人濫用太空油情G開始蔓延,立法後若毒販轉售其他不受監管替代品,局方同樣會「手起刀落」盡快納入規管。
冀學校辦反毒品周警惕學生
他稱預防教育和宣傳不會停步,冀本月24至28日反太空油毒品周警惕學生,製造互相提點氛圍,局方已安排運動員拍片宣傳。至於有否參與學校數量目標,他稱官校會參與,料很多學校會響應,但不會一刀切強制參與,保留彈性讓學校決定。
警方上月引入太空油快測工具,截至本月12日有5宗經快測驗出個案。5名被捕本地男子介乎15至55歲,報稱學生及無業各兩名,另一人報稱商人,涉嫌管有第一部毒藥,涉58個載有懷疑依托咪酯煙彈,4宗在公眾地方,1宗在被補人家中。
去年警方曾搗破太空油製作工場。李基舜指太空油原料來自四面八方,昔日有來自馬來西亞及印度等亞洲地區,將原料或煙彈運抵本港,但未有[象顯示集中某地區;目前海關使用「拉曼頻譜射線機器」在口岸阻截入口。針對吸食者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網站買太空油,他說執法部門會拘捕販毒者,並通知相關平台刪除販毒頻道,惟暫未有相關執法數字。
醫衛局擬修例禁止管有電子煙等另類吸煙產品。李指電子煙體積如USB手指般小,令吸食者容易收藏,故歡迎本港進一步監管。他指禁止電子煙後不代表學生不會吸毒,但相信有助減少吸食。
據醫管局香港中毒控制中心分析,本港至今錄得3宗疑涉太空油的致命事故。李基舜指死者無長期病患,亦不涉自殺,生前均吸食太空油。他引述專家指吸食太空油會影響抵抗力及腎上腺分泌,並且令鉀質「暴跌」,吸食者患上普通疾病或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