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署驗外牆四成採無人機 將研勘僭建
【明報專訊】無人機應用範疇漸趨廣泛,屋宇署去年揀選360幢樓宇檢測外牆,其中逾四成以無人機勘察,署方稱無人機能更精準確定破損位置,未來將會研究應用無人機勘察僭建物。屋宇署亦於去年第四季向民航處申請、上月22日獲批准成為小型無人機「進階訓練機構」,毋須再由市面機構提供培訓,料可節省培訓開支。
獲批自設無人機課程 省培訓開支
屋宇署自2022年中應用無人機勘察樓宇外牆,現有8部無人機,主要為樓高7層或以上樓宇檢測外牆,並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將無人機勘察蒐集的圖像生成檢驗報告。未計及由屋宇署培訓的學員,至今已有69人取得民航處認可,成為無人機遙控駕駛員。
屋宇署高級專業主任(研究及發展)王呂強表示,現提供5日無人機駕駛培訓課程,限署方人員參與,由4名同屬該署人員的導師負責,首批14名學員已完成課程,第二批14人正接受課程,目標3月底可訓練4批共56名學員。王說,課程涵蓋理論及實習訓練,訓練場地包括屋宇署總部的模擬駕駛室及無人機練習場,學員完成課程後,屋宇署會向民航處遞交推薦報告,由民航處審核後簽發證書。
稱無人機更準確 應用限制多
王呂強提到,學員若在外接受5日無人機培訓課程,每人學費約7000至9000元,目前由署方提供課程,則可節省開支。
下月晤物管界分享經驗
至於去年外牆勘察成效,屋宇署總結構工程師周昕透露,署方去年首季展開恆常外牆特別勘察工作,每年檢驗360幢樓宇,去年其中有157幢以無人機勘察。整體而言,360幢樓宇中有352幢外牆存在危險,當中207幢由業主自行處理維修,餘下145幢需政府承建商代辦。他說「運用無人機視察目標樓宇的外牆未必一定快得到」,但能更精準確定外牆破損位置。
被問到未來會否全面以無人機勘察外牆,周昕稱無人機應用有限制,例如需遠離人群及車輛、天氣良好等,亦需與警方協調按情G封路,強調屋宇署繼續「雙軌並行」以人手及無人機勘察外牆。屋宇署擬下月下旬與物業管理業界會面,分享使用無人機經驗,又透露未來將研究用無人機勘察僭建物。
明報記者 蔡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