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市速遞:中大深圳成立AI學院 大勢所趨 醫學院大一融入人工智能教學
【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月13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由國際知名統計學專家范劍青教授出任院長;學院今年招生,首批學生將於9月入讀。該校醫學院外科微創機器人人工智能中心亦於同日揭幕,醫學院執行副院長徐志豪表示,這是首次有醫學院在大一開始加入人工智能教學內容,日後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加強交流及共享資源。
冀與港校共享資源 突破學科界限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致辭稱,人工智能改變了教育對於培養人才的定義,而未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潛力不在於產品、技術,而是取決於能否培養出足夠人才。他稱,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初具規模,有4500多間相關企業,當中2200多間在深圳,所以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既是順應發展趨勢,亦是響應戰略佈局,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校方稱,新學院以提升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水平為目標,力爭具國際影響力的系統性原創成果,將重點培養學生電腦科學、數學、統計學和認知科學等領域的核心能力,同時鼓勵他們突破傳統學科界限,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基礎科學、醫學、機器人、金融、商務、管理及社會等多個關鍵領域,推動技術進步與產業融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執行副院長徐志豪指出,過去人工智能在數學、工程界應用較多,與醫療融合則是行業新趨勢,亦是未來發展潮流。他強調AI不會取代醫生的專業判斷,而是提供資料、作出提醒、協助撰寫報告等繁複工作。徐又指出,在大一開設人工智能課程,因「當學生6年後畢業,人工智能與醫療融合的技術更加成熟,所以很有必要在早期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