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效應 內地CPI升0.5%終止放緩
分析:通脹後向繫於財策力度
國家統計局昨公布,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上升0.5%,高於市場預期的0.4%,並結束連續4個月放緩趨勢。按月則由去年12月持平轉為升0.7%。不過,分析認為,CPI回升主要受春節假期提前影響,升勢能否持續仍取決於內地財政政策力度及房地產市場是否企穩。
從分類數據來看,1月食品價格按年由下降0.5%轉為上升0.4%,其中豬肉價格增長13.8%,為主要推動因素之一。非食品價格按年上升0.5%,消費品價格升0.1%,服務價格則增1.1%。剔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上升0.6%,較去年12月的0.4%有所加快。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服務與食品價格受春節提前影響上漲,加上汽油價格回升,推動CPI按年升幅擴大。
同時,1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跌2.3%,跌幅與12月持平,但略高於市場預期的2.2%跌幅,並連續第28個月按年下降。按月計,PPI下跌0.2%,跌幅較12月的0.1%擴大。細分來看,生產資料價格按年下跌2.6%,生活資料價格則下降1.2%。董莉娟指出,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處於淡季。
華泰證券報告分析,1月CPI按年回升主要受到春節因素帶動,食品及服務價格上漲貢獻約0.5個百分點。若剔除春節效應影響,春節期間價格指標回升動能或仍偏弱。雖然消費品價格由去年12月按年跌0.2%轉為升0.1%,但仍在偏弱水平,可能顯示「以舊換新」等補貼優惠政策對價格仍有所壓制。
PPI方面,建築業活動受春節假期及低溫影響走弱,黑色金屬價格按月下降,而國際油價上漲則帶動內地石化產品價格按月回升,並收窄按年跌幅。同時,通用設備與醫藥行業價格按年及按月均呈下跌趨勢,反映部分產業需求仍然低迷。華泰證券預計,由於今年春節偏早,2月CPI按年增速或將再度回落,後續通脹回升持續性可能取決於內地財政政策能否持續發力,以及地產周期能否企穩。該行引用百年建築調研數據指出,截至2月6日工地復工率7.4%,經農曆年因素調整後,按年下降5.5個百分點,後續復工進度能否加速從而帶動內地原材料價格回暖仍待關注。
彭博研究:2月或再有通縮壓力
彭博經濟研究認為,1月CPI的升勢或難持續,因為通脹回升主要由假期相關的短期消費需求帶動,而2月基數效應將使CPI再度面臨通縮壓力。雖然未必長期維持通縮,但消費價格仍然疲弱,意味需更多提振需求的刺激措施出台。另外,核心CPI連續第四個月加速,反映積極信號,但溫和的復蘇步伐表明需求仍遠未達到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