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設跨境行人橋「無感通關」 兩地先批核往返人員 工程開支分配待與深圳商討
【明報專訊】在落馬洲87公頃的河套區是本港重要創科用地之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昨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下稱《綱要》),目標在2035年協同深圳,將河套合作區推至國際領先地位。《綱要》訂明園區第一期發展用途分佈,會以「功能區塊」形式劃分,並提出河套「東西兩側」建「跨河行人橋樑」跨境連接兩地園區。就跨境橋動工及落成日期、工程開支、是否由香港與深圳分配等,創科局副秘書長鄭嘉慧回應稱,具體細節仍與深圳商討,有進展再適時公布。
特首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會按照《綱要》提出發展方略,結合「一國兩制」優勢和「一河兩岸」地利,全速推動河套香港園區發展。
一期發展生命科技AI等區塊 濕實驗室樓面佔半
河套合作區分佈深圳河兩側,包括87公頃香港園區和300公頃深圳園區。《綱要》全文53頁,共8個章節,提述河套香港園區規劃佈局、當中的創科基建佈局、河套發展背景及創新的跨境政策等(見表)。第一期發展主要設「生命健康科技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區」和「新科技與先進製造區」;另設產學研區、臨H試驗研究所、其他配套設施如人才住宿區、小型都市生活及休閒區和中央大道等。總樓面100萬平方米,逾半為濕實驗室及先進製造用途;亦有乾實驗室及辦公室、人才公寓等(見圖)。
《綱要》提出循四大方向建設園區(見另稿),並在人員、物資、數據及資金跨境流動研究便利措施。《綱要》提到,河套合作區日後有科研人員「早出晚歸」往返兩地園區,會容許特定人員「預先登記」,輔以科技經跨河行人橋實現「無感通關」。進入香港園區的深圳園區人員,可自由進出香港其他地方。
創科局長孫東說,兩條跨河行人橋不會對所有人開放,主要為兩地園區工作人員及「兩地相關的一些人員」而設,兩園區須事先對接、互相批准。對於受聘香港公司但需頻密往返的內地員工,《綱要》提出與內地探討讓他們繼續享有內地社福保障。
探討內地人港受聘續享社保
物流方面,《綱要》提出利用「綠色通道」及「白名單」等機制,簡化程序讓「人類遺傳資源材料」和「臨H生物樣本」等用於研究或試驗的內地資源,在安全可控及受監管情G下,跨境到香港園區內存放、使用和處理。政府亦在基建配套等客觀條件配合下,積極探討利用無人低空運輸工具,例如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在兩地園區運貨。
孫東又稱,將無人機跨境物流納入《綱要》,是今年8月底與深圳商討後成果,特區政府已部署在即將興建的5幢新大樓,於樓頂設起降平台;相關安排落實前,會在第一期劃定特殊區域,讓飛行器臨時停降。他稱下一步會跟深圳當局探討具體合作方式,包括如何設定航行路線、清關程序、參與公司資格等。
無人機運貨 新建5樓設飛行平台
目前內地數據出境受多項法規限制,《綱要》提出會在符合國家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及風險可控前提下,擴大內地科研數據跨境至河套香港園區,供園區內企業和機構使用,回應業界需求。至於與臨H試驗相關的「內地醫療數據」,特區政府正與內地當局積極探索以「點對點數據傳送」等模式,跨境傳到香港園區存取使用。
孫東稱,個人數據由內地出境到河套香港園區,會沿用去年12月公布的《大灣區標準合同》機制;其他行業數據「過河南下」,會研究參照內地自貿區規定作更方便安排,不在規管名單內數據都可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