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續撐關稅振產業 賀軟化面對現實
經濟議題續重要 選民「信特」仍較多
今屆美國大選,無論在全國範圍還是關鍵游離州,「笨蛋,問題出在經濟!」這句出自克林頓1992年競逐總統的名言至今仍有效。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全力推動關稅作為提振美國經濟的手段,無視智庫、工會、大企業的批評;其民主黨籍對手賀錦麗以「機會經濟」作為競選主打口號之一,並出於現實考慮調整放棄昔日極左立場,經濟政綱聚焦中產,強調自己是資本主義者而非特朗普口中的「社會主義瘋子」。縱然23名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10月發表聯署信,稱賀錦麗的經濟政綱「遠優於特朗普會產生反效果的經濟政綱」,但民調仍然顯示選民對特朗普處理經濟的信心較大。明報記者
2017至2021年任總統期間為企業和富人減稅的特朗普,計劃如果再上台會延續那些措施。他又提出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超過10%關稅,並表示這將使他能進一步降低美國人稅務負擔。民主黨的賀錦麗則通過承諾創造「機會經濟」(opportunity economy),吸引中產階級選民的支持,提議對最富有階層適度加稅,還推動擴大子女免稅額、支持首次置業者,並承諾為小企業提供幫助。
資金來源未明 恐加劇財政問題
彭博社報道指出,賀錦麗和特朗普在競選中都嘗試向關心高物價和高利率的選民證明,他們的政策將能夠促進經濟。然而,雙方都沒有完全闡明如何為這些計劃提供資金,其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國家的財政問題。
特朗普堅稱製造業將迅速返美
特朗普10月中旬接受彭博新聞總編輯米克爾思韋特訪問時,多次反駁經濟學家對其政策將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並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的預測。他對關稅可能擾亂供應鏈或壓縮小企業的問題輕描淡寫,聲言企業將迅速將製造業遷回美國以避免徵稅。「我們關注的是增長。」特朗普說道,「我們將把企業帶回我們的國家。」
賀錦麗代替拜登為民主黨出選之初,共和黨人急不及待指她是「危險的自由派」。她8月公布有民粹意味的「機會經濟」政綱後,被特朗普指摘「走向共產主義」,並抨擊她提出頒布禁令阻止食品及雜貨企業哄抬價格是「社會主義價格管制」。為消除選民疑慮,賀錦麗9月下旬在游離州賓夕法尼亞發表經濟演講,稱自己是資本主義者和務實主義者,不會依靠意識形態治國。另外,賀錦麗在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數月間,漸漸向中間靠攏,爭取無黨派和溫和派選民支持,競選最後階段多次找來反特朗普的共和黨籍前聯邦眾議員利茲(前副總統切尼之女)站台,令民主黨內的極左進步派不是味兒,認為她的做法「太右」。
賀錦麗立場劇變 信念受質疑
賀錦麗的批評者認為,她在許多議題上立場劇變(如不再禁止水力壓裂法、不再推動全民醫保、認為非法越境者「應該有後果」等),反映她缺乏堅定的政治信念。共和黨競選顧問布利斯卻表示:「很明顯,那個曾經想禁止水力壓裂、支持全民醫療保險的賀錦麗,無法在賓夕法尼亞等游離州獲勝。」
上月,逾半仍在世的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發表聯署信,寫道:「整體而言,賀錦麗的經濟議程將改善我們國家的健康、投資、可持續性、韌性、就業機會和公平性,並且遠遠優於特朗普適得其反的經濟議程。」
不過,《紐約時報》/錫耶納學院10月20至23日進行的民調顯示,特朗普在處理經濟問題上仍然是更受信任的候選人,縱然賀錦麗已很大程度上縮窄差距——特朗普領先幅度由9月上旬的13個百分點縮窄到10月下旬的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