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23
    星期一

預測心腦血管病10年風險 港大招3000公院病人研究 團隊:數秒有評估 精準度七成

[2024.09.23] 發表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牀教授姚啟恒(左)、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右)昨日預告將招募病人參與臨牀研究。(廖凱霖攝)

【明報專訊】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屬港人五大死因。香港大學年前研發本港首個針對華人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模型(P-CARDIAC),以人工智能(AI)預測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未來10年發病風險,有助醫護為患者做個人化疾病管理,減輕發病風險。港大今年第四季起將招募約3000名病人,參與為期約兩年的P-CARDIAC臨牀研究,團隊期望P-CARDIAC最快2028年應用於所有醫管局轄下心臟科部門,並在其他華人地區採用。

盼最快2028醫局心臟科通用

港大獲創新科技及工業局、生物製藥公司「安進香港」資助約300萬元,於2019年起利用約30萬名港島西聯網病人數據、逾120個參數訓練AI系統,如年齡、血糖及門診紀紀錄等,研發P-CARDIAC。港大團隊稱,模型連接病人電子健康紀錄後,數秒可生成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分,精準度達七成,有助篩選高風險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盡早介入,治療中及低風險患者,亦可對比治療前後的未來10年發病風險,用圖表向病人展示預測結果,以便雙方討論治療方案。

助風險分類盡早介入

團隊將於第四季起在瑪麗、廣華、瑪嘉烈、博愛、伊利沙伯及屯門共6間公立醫院招募約3000名病人,做臨牀研究「HEARTWISE」,探討臨牀應用P-CARDIAC是否可行,包括比較常規護理與藥劑師主導服務對心腦血管疾病管理的成效。有關病人須為18至80歲並有心腦血管病史,例如確診冠心病、心肌梗塞,曾接受血管重建手術等,由內科或心臟科專科門診跟進,且不屬腦退化、精神病患或肢體傷殘者。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心臟科臨牀教授姚啟恒表示,醫生一般憑經驗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判斷發病風險,難以在有限面診時間計算風險,P-CARDIAC則能快速及精準計算,而且本港人口老化,預料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會增加,盼模型能減輕醫生工作。

社區醫療應用方面,港大團隊前年至去年與中西區地區康健中心、一間社區藥房及瑪麗醫院心臟科門診展開先導計劃,招募藥劑師及義工等服務提供者,以及20名平均68歲的病人試用P-CARDIAC,由藥劑師主導諮詢、教育用藥等。結果顯示,逾九成患者在第二次就診時P-CARDIAC評分出現變化。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指出,有病人覆診時才發現糖尿超標,故P-CARDIAC有助醫護及早找出心腦血管疾病因素;亦有病人在藥劑師協助下學會按醫囑服藥,反映藥劑師可協助醫生管理治療,尤其是改善病人服藥情况。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行政會議前召集人、團結香港基金主席陳智思昨稱,香港整體形象在2019年社會運動及新冠疫情後「大大不如以前」,原因是外界抹黑及媒體... 詳情
灣區熱搜:拍片分享慢活中山 港青兩地吸粉 笑言考慮兩周已決定移居 消費低離港近人味濃
【明報專訊】深中通道開通不單便利港人去中山旅遊,也增加了定居及創業的吸引力。有港青愛上中山的慢節奏,拍攝的中山生活短片吸「粉」無數;深中通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山給香港人的感覺一向是「退休」,對鄭雅雯而言則是可以自己掌控工作節奏。她說,以前在香港,平日上班下班,星期六日才可找自己節目,... 詳情
聲納偵測泳池遇溺者 盼減失救風險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全世界每年都有20多萬至30多萬人因遇溺而亡。在香港,泳客遇溺死亡事件亦時有所聞。有本地初創公... 詳情
【明報專訊】陳柏泉畢業於中文大學,取得政治及行政學系學士學位,以及數據科學碩士學位。之後10多年,他和朋友創辦了數家公司,一直從事各類智慧城...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