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廣州陳家祠:享譽「嶺南建築明珠」 雕繪工藝精
【明報專訊】廣州市中山七路的陳家祠又名陳氏書院,為廣東七十二縣陳姓宗族在廣州合資建設的合族祠,是廣東地區著名的宗祠建築,亦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築,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號稱「百粵冠祠」。
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祠堂
陳家祠落成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陳家祠包括前院、西院、東院及後院,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以高達14.5米的正廳「聚賢堂」為中心。該祠堂建築大量採用石雕、磚雕、木雕、陶塑、灰塑、銅鐵鑄、繪畫等工藝,裝飾於廳堂內外的瓦頂、簷口、梁架、廊廡之間,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工藝之大成。
1959年,陳家祠被定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和展覽廣東地區為主,兼全國其他地區民間工藝的藝術類博物館;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更獲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灰塑是陳家祠建築裝飾藝術的一大亮點,處處可見,分佈廣泛。灰塑裝飾總長度達2500多米,平均高度為0.9米,總面積2448平方米。自1983年以來,陳家祠每隔五六年就要聘請專業復修人員翻新灰塑。陳家祠的灰塑作品主要裝飾在門額窗框、山牆頂端、屋簷瓦脊、亭台牌坊等處,題材包含人物、花鳥、蟲魚、瑞獸、山水及書法等。2008年,灰塑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此外,位於陳家祠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共20幅木雕,被讚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祠堂還展出陶瓷、雕刻、刺繡等工藝精品,廣州琺瑯、金銀工藝,佛山剪紙、木刻,潮州面塑、稿末塑,陽江、潮汕、佛山地區的漆器,以及少數民族地區工藝等,還設有近代家具、書畫、文房四寶、茶藝等展廳和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