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墨是寶
【明報專訊】用毛筆寫字需用墨,珍貴的書法稱為「墨寶」。曾被視為塗鴉、後被看作墨寶的作品,要修復也需費一番工夫呢!
■新聞事件
旺角界限街近花墟公園一道鐵路橋墩牆身前年油漆剝落,露出已故「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嘉禾設計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劉家鴻及藝術品修復專家談藝坊受港鐵委託研究修復,2022年起花逾一年到場勘察研究及測試,2023年10月開工,最終花約10日完成。兩人憶述,當時視察後發現橋墩上方渠位漏水致漆面潮濕、部分墨[化開,整面牆身亦被油漆、石屎、石灰等反覆掩蓋,在牆身情G不穩定下,兩人決定先在部分牆身做600×600毫米測試,剷走面漆後,再用特製化學溶液逐層剷起餘下物料。
現時墨寶髹上4層防水防潮防UV的保護塗層,劉說曾考慮加膠板保護,但考慮到易積塵積水放棄,日後每兩年補一次塗層,市民用手輕摸墨寶無問題,但應小心避免用硬物刮走物料。
【節錄自〈逐吋剷逐吋估 修復曾灶財3層墨[〉,《明報》,2024.1.14】
■知多點
曾灶財
曾灶財本名曾財(1921-2007),在香港曾盛名一時,他指其祖先曾獲清廷賜九龍區部分土地,故自稱「九龍皇帝」。1950至2000年代,他在全港多區街道的牆壁、電箱、燈柱、橋墩等,以沾墨的毛筆寫上身世、家族史等,曾被視作胡亂塗鴉,及後因風格獨特,成為香港文化一部分、藝術人士設計取材的靈感,其作品曾於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亦曾於蘇富比拍賣。
「文房四寶」之一:墨
墨條由煤煙、松煙等組成,通過研磨磨出墨汁,以毛筆沾上即可書寫或作畫。傳統有所謂「文房四寶」,即四種必須的文書工具:「紙、筆、墨、硯」。墨條中最著名的是徽墨,出自徽州府的墨條以色澤深且不易褪色、有香氣等見稱。徽州府是古代地名,範圍包括今天的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等。
古代製墨大師李廷珪
徽墨成為「名墨」,與晚唐製墨大師李廷珪有關。宋代方志《新安志》記載,李廷珪與父親李超原本姓奚,流離至歙州(即如今安徽省)定居,父子利用當地的松樹製作上好的墨條,獲南唐皇帝賞識,賜國姓「李」姓,以他配方製成的墨又稱「李廷珪墨」,據載皇宮內曾有貴族誤把「李廷珪墨」跌入水池,過了一年該貴族又不小心把金器跌入水池,派人打撈貴重金器,也打撈出墨條,令人驚訝該墨條不單沒有變質,而且光澤不變,就如新的一樣。清代乾隆皇帝也有收藏「李廷珪墨」,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成語考考你
古人以墨寫字,因此墨又代表知識。有一成語,指人沒有半點學識,你知道是什麼成語嗎?
○○○墨
■提提你
《中華小學堂》於2月9、16、23日暫停三期,3月1日再與大家見面,敬請期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