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9
    星期五

閱讀文言:列子的深度旅遊——〈列子好游〉

[2024.01.19] 發表
(圖:Mickael Gargano@iStockphoto)
(附圖2)

【明報專訊】甲骨文有這麼一個「●」字(附圖2):右邊是個小孩(子),左邊是一桿旗(?)。這個字後來寫作「斿」,就是小孩持旗出遊的意思;又加了「辵(辶)」旁,寫作「遊」,引申出旅遊之義。旗上那些隨風飄蕩的綵帶,就像起伏的波瀾,於是也可以加個「水(氵)」旁,寫作「游」,有了游泳之義。

不管是旅遊,還是游泳,形體得以放鬆,進而心靈亦得到自由。莊子喜歡用「游」字來形容身心之自由,《莊子》一書用了一百多個「游」字,而第一篇就是〈逍遙游〉。

〈逍遙游〉提到:列子能夠駕御長風,飄然飛行,輕巧之至。但莊子說,真正的「逍遙游」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於外要掙脫功業、名聲等世俗價值觀的束縛,於內甚至要忘記受世俗價值觀影響、充滿成見的「我」。列子雖能御風而行,但畢竟脫離不了「風」,要借助外物才能「游」,還達不到最高境界——「逍遙游」。

列子的老師壺丘子,對列子也有類似批評。

■內文

列子好游(《列子?仲尼》)

初,子列子①好游②。壺丘子③曰:「禦寇好游,游何所好?」

列子曰:「游之樂,所玩無故④。人之游也,觀其所見;我之游也,觀其所變。游乎游乎!未有能辨其游者。」

壺丘子曰:「禦寇之游,固與人同歟,而曰固與人異歟?凡所見,亦恆見其變。玩彼物之無故,不知我亦無故。務外游,不知務內觀⑤。外游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取足於身⑥,游之至也⑦;求備於物,游之不至也。」

於是列子終身不出,自以為不知游。

壺丘子曰:「游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適⑧;至觀者,不知所?⑨。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觀矣,是我之所謂游,是我之所謂觀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乎!」

■注釋

① 子列子︰列子,也稱列禦寇、列圄寇。春秋時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主張清靜無為,尚玄虛,唐代尊封為「冲虛真人」。「子列子」前一個「子」是古代學生對老師的稱呼,後一個「子」是古人對男子的尊稱

②游︰通「遊」(參考「引言」),遊覽、旅遊

③ 壺丘子︰列子的老師,複姓壺丘,名林,春秋時期鄭國人,「壺丘子」是對他的尊稱。一說壺丘子是虛構人物

④ 所玩無故︰玩,粵音換,wun6,欣賞,觀賞。故,陳舊。所玩無故,指觀賞的都是新事物

⑤ 內觀︰審視自己,反省

⑥ 取足於身︰「取足」與上句的「求備」類似,追求完美齊備。取足於身,求取自身的完備

⑦ 至︰極至,盡善盡美的程度

⑧ 適︰去,往

⑨ ?︰同「視」

■語譯

最初,列子喜歡上遊覽。老師壺丘子說:「禦寇你喜歡到處遊覽,遊覽中最喜歡哪一樣呢?」

列子回答:「遊覽的快樂,在於所觀賞的沒有舊東西,都是些新鮮事物。別人遊覽,只是觀看事物不變的陳舊表面;我所遊覽,是觀察事物變化的嶄新一面。遊覽啊遊覽!沒有人能分辨兩種遊覽的不同。」

壺丘子說:「禦寇,你的遊覽,本來就和別人一樣,卻說什麼和別人不一樣?凡看似一成不變的事物表面,也常常可以觀察到它內在的變化。去觀賞那些事物種種新的變化,卻不知道自己時時也有新的變化。只顧遊覽外物,卻不懂審視自身。遊覽外物,追求的是外物的齊備;審視自身,追求的是自身的完美。追求自身的完美,才是『游』的最高境界;追求外物的齊備,算不上『游』的最高境界。」

於是列子終身不再外遊,覺得自己還不懂「遊」的境界。

壺丘子說:「這才是『游』的最高境界!『遊』的最高境界,不知道要去的地方;『觀』的最高境界,不知道要看的東西。不知道去的地方,卻能遊遍所有的地方;不知道看的東西,卻能觀遍所有的事物,這就是我所謂的『遊』,這就是我所謂的『觀』呀。所以說:這才是『游』的最高境界!這才是『游』的最高境界啊!」

■言外言

「外游」與「內觀」

據說,宋代文學家陸游的母親夢見詞人秦觀,因而生下陸游。秦觀,字少游,陸媽媽就幫兒子取名游,字務觀,剛好以秦觀的字為名,以秦觀的名為字。有學者認為,秦觀秦少游、陸游陸務觀的名、字就出自〈列子好游〉「務外游,不知務內觀。外游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這一句,陸媽媽大概希望兒子既能「外游求備於物」,又能「內觀取足於身」。

「游」就是「觀」,旅遊是心靈的觀覽;觀覽是眼睛的旅遊。但眼睛的旅遊和心靈的觀覽畢竟不一樣,前者追求的是外在感觀的齊備,即所謂「外游」;後者追求的是內在感悟的滿足,即所謂「內觀」。

現代人喜歡把旅遊分成兩類:一是淺度旅遊,走馬觀花、到此一遊式的觀光旅遊,只要有得看、有得玩、有得吃、有得喝就行;一是深度旅遊,體驗生活、感悟歷史式的文化之旅,對各地風土之奇異、人情之獨特能有深入而嶄新的領略。

列子覺得自己的「游」是後者,所以他很自豪地對壺丘子老師說:「別人都是『飲飲食食』、『走走趯趯』式的淺度遊,我可是領悟新事物、觀察新變化的in-depth travel!」

壺丘子老師卻認為列子能看到外在事物的變化,卻看不到自身內在的變化,本質上還是「淺度遊」——也就是「外游」;真正的「深度遊」是審視內在的自己——也就是「內觀」,不受外物束縛的心可以到達任何地方,可以看見任何事物,這才是「游」和「觀」的最高境界,就如老子所說:「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道德經》四十七章)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走得愈遠,知得愈少。列子終於不再「外游」,專務「內觀」。

淺度遊也好,深度遊也好,無非「外游」。所以,不必鄙視到深圳暴飲暴食的老饕,也不必羨慕到西藏靈修或到撒哈拉沙漠流浪的雅痞,關上門,閉上眼,你可以到達900年前的大宋,說不定可以看見秦觀秦少游、陸游陸務觀,與他們來一場心靈的對談……這才是真正的「旅遊」。

■實戰篇

1. 試判斷以下陳述:

(A)列子不能分辨「人之游」和「我之游」。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B)列子和壺丘子都認同「游」有不同的境界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2. 列子「自以為不知游」,所謂「不知游」指的是:

一、不知觀其所見

二、不知觀其所變

三、不知己亦無故

四、不知取足於身

(A)一、二

(B)三、四

(C)只有四

(D)以上皆非

3.現在提倡走出教室學習,掀起遊學熱潮,試結合本文,說一說你對遊學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洪若震

圖:Mickael Gargano@iStockphoto

洪若震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87期]

更多教育
博看世界:在黃金時代下「夜巡」 荷蘭畫家林布蘭
【明報專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舉行「從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展出多名15至20世紀初畫家的作品,當中較為人熟知的有香港藝... 詳情
寫作立意庫:出於自願,才能真正享受讀書
【明報專訊】對上一次覺得閱讀快樂,是在何時?有「幽默大師」之稱的近代著名作家林語堂在〈讀書的藝術〉一文中,論及如何從讀書獲得享受感覺,「如覺... 詳情
有價講:名副其實,各盡本分——談責任感
【明報專訊】名副其實,或名實相副,指一個人的名稱與其實際相符合。此與《韓非子‧定法》所言「循名而責實」大致相同,拿來說責任感,相得益彰。 ... 詳情
時事中文:罕見虎吃豹
【明報專訊】老虎固然兇猛,而豹也不遑多讓,虎豹相遇,會怎樣?豹也許會被虎吃掉! ■新聞事件 吉林琿春發生非常罕見的東北虎捕食東北... 詳情
奇趣中華:牙齒當金使
【明報專訊】我們形容說到做到、守信用的人「有口齒」,又有俗諺「牙齒當金使」,意即說過的話可當貴價黃金使用,喻指人說話算數。信守承諾,是中華傳...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