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增截流蓄洪疏浚能力 冀建「海綿城市」
【明報專訊】本港上月暴雨多區嚴重水浸。立法會「A4聯盟」聯同香港社建協會等專業團體和地區人士提出6項防洪建議,並以水浸重災區黃大仙為例,建議循截流、蓄洪和疏浚三大層面改善。團體冀提升防洪系統打造「海綿城市」,應對愈趨頻繁的極端天氣。
提6建議 增建蓄洪池山洪直接排海
團體提出的建議包括:高地截流,即將雨水從半山截流,並經雨水排放管道直接排海;增建市區蓄洪池及疏浚用的集水溝(即「咖喱缸」);遷移斜坡上的寮屋;加強教育公眾保持排水口暢通,定期檢查和維修私人斜坡等;加強巡查打擊僭建;以及成立專家小組制定防洪措施。
九龍西立法會議員梁文廣稱,大坑東遊樂場下蓄洪池及荔枝角排水隧道建成後,為當區防洪提供保障,「20多年前九龍西區水浸,半日也沒有退」;是次黑雨期間,以往水浸黑點如太子及青山道一帶並無嚴重水浸,認為截流、蓄洪、疏浚的防洪策略「似乎保護到九龍西」。他以黃大仙區為例,認為可在獅子山南面經由東至西建造截流工程,引流到西面接駁荔枝角排放隧道,經昂船洲附近海岸排出,更有效利用現有排水系統。
針對黃大仙和柴灣區嚴重水浸,香港社建協會執行主席、管線專業監理師鄧肇峰認為可建蓄洪池,可行選址分別為黃大仙廟以東舊停車場或摩士公園,以及柴灣地鐵站以東空地。香港社建協會長黃敬認為可派關愛隊視察路面去水口是否阻塞,轉達相關部門後派特遣隊清理。
黃大仙區防火委員莫嘉傑稱,2014年龍翔道水浸後,當局改善黃大仙排水系統,不過工程延誤至明年才完工,而黃大仙蓄洪池則早於2015年已計劃於摩士公園興建,但現無音訊,認為於極端天氣常態化下,應加速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