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倡多用內地水產 業界料或先試日本其他縣
【明報專訊】受禁令影響,有日式食肆需物色其他地方的食材。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表示,曾到內地考察漁農業發展,認為相關科技發展相當快,舉例本港進食的鰻魚「基本上全部都是國產」,來自福建及大連等地;又提到內地水產技術相當好,有些地方可生產完全沒有菌、沒有寄生蟲的淡水魚,整個養殖過程相當科學化,模擬一個完全大自然的環境,建議本港餐廳考慮嘗試多用國產食品,形容質素亦相當高。有飲食業界相信,港人暫時仍接受不到食河鮮等淡水魚刺身,國產養殖貨從種類及質量仍不能完全取代日本魚獲,料比起直接改用國產貨,業界會先試從日本其他縣份進口食材。
黃家和:港人未慣淡水刺身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稱,知道內地近年流行食淡水魚,甚至河魚的刺身,業界亦得悉部分內地養殖場的確可生產沒有細菌的水產,惟相信港人暫時接受不到食河鮮等淡水魚刺身,料業界仍會以海產刺身為主。黃又說,內地雖亦有養殖海產,山東養殖的鰻魚甚至倒過來出口至日本,部分本港業界亦常用國產貨,惟相信只有鰻魚、蟹籽及蝦等養殖海產數量夠多且達刺身品質,整體而言國產貨從種類及質量均不能完全取代日本魚獲,舉例「食石斑同食黃腳P係兩樣洁v。黃說,除非本港跟隨內地全面禁止日本海產進口,否則相信對堅持用日本貨的餐廳來說,比起用國產貨,會先考慮從日本其他縣份進口。
暫未擬推安全標籤
飲食業界早前提議局方訂立認證計劃識別日本進口食品的原產地及安全,謝展寰透露,近日曾與業界代表商討,引述業界代表初步看法,稱本港已禁止10個高風險都縣的水產品,相關部門亦會檢查其他縣市進口食品,認為貼標籤分別不大,可先觀察情G才跟進。
黃家和說,業界主要認為執行上有難度故擱置建議,因全港1800多間日式食肆各自做法不同,有些安排日本直送食材,有些則從供應商取貨,如每一批次均要檢驗以獲認證很費時;加上餐廳未必只用日本食材,或同時有用內地或外國水產,其他產地水產可沒安全認證,情G尷尬。
謝:搶鹽料因鄰地影響
另外,近日多地出現「搶鹽潮」,謝展寰估計與大眾心理有關,稱本港市民或看到內地、澳門及韓國等有人買鹽,於是「不要執輸」也購買食鹽,「你看到他買,你又買」;而局方與本港食鹽供應商和超級市場聯絡,重申本港食鹽有一個月供應量,日本進口的食鹽佔本港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