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李強任內首訪 再釋中歐回暖信號
本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展開了上任後的首次出訪,並將目的地選在德國和法國。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傑指出,此訪成果豐富,將加深中歐在經貿等領域合作。更重要的是,此訪進一步在國際上釋出中歐之間重要的回暖信號。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茪兮睍u下交流的重啟,中歐關係便進入一個密集互動期。去年11月,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成為中共二十大後首位訪華的歐洲領導人。今年以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接連到訪中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也在上月出訪了德國、法國和挪威三個歐洲國家。
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周年。截至2022年底,中歐雙向投資存量已超2300億美元。2022年,歐洲對華投資12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70%,汽車領域繼續成為最大熱點;同期中國對歐投資111億美元,按年增長21%,新增投資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機械設備等領域。
訪法提升雙方政治互信
復旦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簡軍波表示,從中法關係而言,李強此訪將進一步鞏固中法戰略伙伴關係,提升雙方政治互信,為雙邊經貿交流提振信心,為今後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數字、醫療、綠色等領域的雙向投資與貿易注入新動力。此外,李強訪德最大的成果是恢復中德雙方因疫情中斷的、最高層級的官方機制化交流,將為雙方今後在更多領域、更多層面、更多層級的交流奠定基礎,標誌茪兮w關係開啟新的篇章。
德未劃清「去風險」邊界 成外交隱患
由於德國政府即將推出新的對華戰略,各方皆關注此訪釋放的潛在信號。簡軍波指出,該戰略預計在德國聯邦議會休會之前,即7月初發布。其對華基本定位,應與德國日前出台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相差不大。不過,目前德國政界雖強調區分「脫u」和「去風險」,但並未劃清對華去風險的邊界,這為中德經貿交流埋下隱患。他期待德國政府能{進一步闡明對華去風險的邊界,從而推動建立相對可預期的中德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強出訪的同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孫興傑表示,這證明了中美歐三角關係的運行。簡軍波則指出,雖然在防務層面受制於美國,但在經貿、綠色、數字、高科技等領域,以德法為代表的歐洲正在推進其戰略自主。今次,李強應邀出席馬克龍倡議舉行的新全球融資契約峰會,展現出中歐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