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安全認證炒「吹哨人」 深潛公司爭議多
出事潛水器所屬的「海洋之門(OceanGate)探險公司」爭議愈揭愈多,包括潛水器並沒獲業界驗證,公司以往亦曾多次接獲專家質疑潛水器安全性,但公司選擇漠視,更將「吹哨」的員工撤職。此外,在潛水器失聯達8小時後美國海岸防衛隊才接獲通知,公司被質疑延遲通報,延誤救人時機。
《紐約時報》周二(20日)報道,在「鐵達尼」號殘骸所在的近3800米深海,每平方吋水壓高達3噸,因此潛水器須具抗高壓能力,很多具規模的潛艇公司,都會為旗下潛艇作大量測試,並取得相應水深的證書和評級。不過,私人潛水器與軍方或其他政府機構潛艇不同,並不受任何政府或跨政府組織監管,特別是當潛水器在公海運作。
出事的「泰坦」號潛水器採用大膽創新設計,包括採用碳纖維和鈦金屬混合,較傳統主要用鋼或鈦金屬所造的潛水器設計不同,公司網頁稱這設計大大降低潛水器重量,令運輸和運作成本得以減少。
報道引述曾兩次乘坐潛水器探索「鐵達尼」號的退役海軍潛水員麥克拉倫(Alfred S. McLaren)說,「泰坦」號船身採用不同物料製造,其結構令人擔心,原因是兩種物料擴張和壓縮的程度不同,難以確保防水性。
辯稱安全認證窒礙創新
公司辯稱,正因「泰坦」號設計嶄新,因此才沒像其他潛水器般獲發安全證明,強調大多海事意外涉操作錯誤,而非機件故障。不過,麥克拉倫稱,「泰坦」號採用尖端技術,就更需認證其安全性,報道亦引述深海潛航專家稱,沒取認證只顯示該公司是在「偷雞」。
除了淡化認證權威,「海洋之門」亦多次漠視安全警告。在2018年1月,當公司工程團隊準備將「泰坦」號轉交新團隊測試安全之際,海事運作總監洛赫里奇(David Lochridge)先後以口頭和書面向公司高層發警告,指「泰坦」號須作更多測試,強調它到達極深海域時有可能對乘客造成危險。兩個月後,公司再接獲30多名業界領袖、深海探索專家等撰寫的聯署警告信,指公司就「泰坦」號放棄傳統評估的「試驗性」做法可能導致災難。公司回應稱業界要求認證的工業標準窒礙創新。公司隨後將洛赫里奇撤職,同年更入稟法庭控告他將公司機密資料外泄,後者則指公司非法解僱,雙方後來庭外和解。
潛水器抗壓性厚度成疑
與洛赫里奇同期在公司工作的一名匿名者亦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透露,他當時已對「泰坦」號的碳纖維外殼的5吋厚度感憂慮,稱公司工程師本來預計外殼會厚7吋。他稱公司內部不同員工和合約商都曾提出憂慮,但總裁拉什(Stockton Rush)每次開會都極力淡化,甚至炒掉質疑者了事。
失聯8小時求援 恐誤救人
此外,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根據公開的資料,「泰坦」號美國東岸時間周日上午近10時失聯後約8小時,「海洋之門」才向美國海岸防衛隊求援,有耽誤救人時機之嫌。
(紐約時報/CNN/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