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全國養老金 粵上繳佔半 今年預算1160億 相若15省市總和
【明報專訊】為保證老有所養,內地規定打工仔退休後可以按月或一次性收取養老金,而這筆政府開支來自中央統籌的各地養老金收入。據國家財政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國統籌調劑資金上繳下撥情G,今年全國有18個省市預算上繳養老金共2439.59億元(人民幣,下同),僅廣東一省預算上繳額便達1158.14億元,佔47.5%,堪稱「一省養活半個中國的老人」。
養老金亦稱退休金,是內地一種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制。按內地規定,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可根據其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獲得養老金,用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養老金是企業員工社保中的一部分,財政部每年制定預算,預計各省市上繳中央,以及中央須下撥各省市的養老金金額。之所以有「上繳下撥」,蓋因各地繳納用於養老的收入,以及養老開支都不同,因此會先由地方上繳中央統籌,再由中央下撥。
根據財政部今年預算,今年內地32個省市,有18個上繳養老金,以廣東1158.14億元最多,佔總額47.47%,相當於除陝西、山西以外其餘15個省市的上繳總和,大幅拋離以364.19億元排第二的北京,以及以177.11元排第三的江蘇(見圖)。
14省市「有入無出」
另一方面,今年預算沒有上繳並需中央下撥養老金的省市有14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的下撥預算金額最多:遼寧844.31億元、黑龍江829.32億元、內蒙古219.56億元,以及吉林218.69億元。4個下撥地方的養老金,佔總額86.5%。
2019至21年淨貢獻 粵長居首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列出的只是預算,各地實際上都會同時上繳和下撥養老金,金額跟預算有出入,要看一個地方的養老金貢獻度,應看上繳和下撥的差額。然而自2022年開始,財政部公布內容變得愈趨「簡潔」,只有預算數據,未列實際執行數據,也沒再公布各地差額,因此較難看出不同地區的實際貢獻。不過追溯有公布的最近3年、即2019至2021年數據,全國有7個省市有淨貢獻(上繳多於下撥),養活其餘22個地區;其中廣東省的養老金淨貢獻度在上述3年仍是全國第一,3年合共淨貢獻1845.71億元(見表)。
勞動力多老化率低 「課金力」強
導致一省供養全國大部分老人的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各地人口分佈不均——廣東每年吸引大量外來人口前來打工,勞動人口多,繳納養老金隨之增加;二是人口結構問題,2021年數據顯示,廣東省65歲及以上長者佔總人口比例為9.12%,東北三省則介乎16%至18%,老人比例愈多,地方能上繳的養老金便愈少,所需開支相應更大,更依賴中央下撥。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