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下蟲害提早 榕被啃葉漸羸弱
【明報專訊】退休樹藝師袁達成指出,朱紅毛斑蛾一直是本地榕樹的蟲害,並非外來物種,不過在氣候變化下,第一代幼蟲2020年提早於3月出現,加上政府當年未有把握機會治蟲,以致「蟲口」以幾何級數增加,榕樹樹葉不斷被蛾蟲啃食,一般以為對榕樹影響不大,以為會重新長出樹葉,事實上「樹木慢慢變弱,到後來百病叢生,例如遭真菌感染,到最後枯死」,而蟲害自3年前爆發以來已有不少榕樹「油盡燈枯」,部分更已移除。
袁達成舉例,元朗民政事務處對出一棵榕樹2021年初出現朱紅毛斑蛾幼蟲,最初只有樹冠上方約一至兩成樹葉被啃食(見下圖),同年7月再到現場,發現幾乎整棵樹變禿,之後該樹被每一代幼蟲蠶食,後來樹冠愈來愈稀疏,已無法回復原狀,到今年1月仍處於冬季,樹冠仍是光禿,樹葉枯黃,情G並不樂觀。
有被移除 有剪至不成樹形
不過他認為不宜即時移除,可修剪枯死枝條,加強施肥、澆水及除蟲,看看樹木能否復元。他又稱,部分發現蟲害的樹木已被移除或大幅修剪至不成樹形,當中包括北區料壆路多棵榕樹、天盛苑內的榕樹,以及沿吐露港的單車徑數十棵榕樹等。
發展局:按蛾蟲生命周期加強防治
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稱,因應蛾蟲現階段踏入終齡的生命周期,樹木管理部門根據過往防治及監察結果正加強防治措施,包括加強清除掉落於淺土層及落葉的蛾蟲;於蛾蟲結蛹期間,加強清除藏於樹皮或樹根隙縫、淺土層及落葉的蟲蛹,緩減下一階段成蟲羽化的數量;利用竹、草蓆、麻布袋等包裹樹幹,捕捉在樹幹上活動的蛾蟲,並定期清理及更換包裹物料,以避免樹幹長時間在潮濕環境下變弱,影響健康及結構狀況,以及為下一階段幼蟲孵化期前做土壤及樹幹注射法以妥善準備。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