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22
    星期一

公民點對點:學生趨少點算好?

[2023.05.22] 發表
下學年獲教育局「派0班」小一的獻主會溥仁小學全校逾200名學生,目前校方稱約48%是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教師具豐富照顧SEN生經驗。
有家長到救世軍中原慈善基金學校接放學。該校辦學團體稱,因應港島東區學生人口下跌,回應社會需要和善用資源,校方由2023/24學年起停止招收小一學生。
下學年同獲教育局「派0班」小一的長洲堂錦江小學校長黃永康(圖右)說,該校學生能力不俗,學校兼備各類不同課堂活動,助他們全人發展,包括積極推廣戲劇教育課。
2022年6月升小一的「統一派位」結果出爐,部分人未能獲派心儀學校,有家長到油w地天主教小學(圖)叩門。
(圖a)
(圖b)

【明報專訊】香港的出生率呈現下降趨勢,出生人數由2016年60,856,跌至2022年32,500(臨時數字),為紀錄新低,加上移民潮,學齡人口持續下跌。教育局2023年3月重申人口下跌是結構而非過渡原因,強調要逐步有序調節學校數目,「部分學校或將完成歷史任務」,鼓勵和支持辦學團體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採取果斷的整合措施」。

香港教育Q&A

Q:香港2023年6歲學齡人口為多少?

A:參考政府統計處及規劃署數據,政府推算2023年在香港居住的6歲學齡人口約57,300。

(圖a)

Q:香港政府每年投放多少資源於教育?

A:近年港府每年度投放逾1000億元於教育,當中包括中小學教育、特殊教育、專上及職業專才教育資助等。

(圖b)

建議1:合併或重置學校

教育局建議有剩餘學位的學校,考慮與學位需求殷切的學校合併或重置。教育局2021年宣布龍翔官立中學與九龍工業學校於2022/23學年起合併,以紓緩黃大仙區學額供過於求情G,同時整合兩校資源。教育局稱希望兩官校合併可起牽頭作用,供其他辦學團體參考。

南區的明愛胡振中中學2024/25學年將與東涌的明愛華德中書院合併成資助中學,並遷往華德中書院現址。兩校2023年4月分別向家長發通告,位於薄扶林的胡振中中學表示,為提供更好學習環境,2024年9月將遷往東涌,屆時新校園教室、特別室和運動設施數量約為現時1.25倍,同時承諾於遷校初期提供穿梭巴士服務往返港島及東涌。明愛華德中書院則表示,該校2023/24學年起停收中四生,另會制定合併過渡措施,確保有序進行。校方表示,合併計劃不會影響正就讀的學生。

胡振中中學校長歐海健表示,辦學團體在檢視整體學額、人手安排後建議合併,又稱該校2024/25學年收到的自行分配學位表格較上學年升1.8倍,強調合併與收生不足絕對無關。教育局發言人期望是次合併可起示範作用,鼓勵業界及早規劃,務求在確保學校體系整體持續發展和善用資源的前提下保持整體教育質素。

建議2:跨區重置校舍

教育局建議學校或辦學團體,根據各區學齡兒童數目的人口流動,考慮跨區重置,將位處學位過剩地區的學校重置到學位需求較殷切的地區,以滿足各區學位供求。位於尖沙嘴的廣東道官立小學由2021/22學年起停收小一新生,安排跨區重置至觀塘安達臣道新校舍,重置工作預計2025/26年度完成。

建議3:推行小班教學

教育局長蔡若蓮2023年3月表示,全港已有九成小學實施小班教學,但強調不會強制在中學推行小班教學。教育局稱隨學齡人口下降,相信會有更多小學具備足夠條件實施小班教學,會繼續與學校溝通,鼓勵學校做好準備,以便在條件許可下盡快推展小班教學。

教育局計劃在2028年或之前停辦4間有時限小學,並決定自2023/24學年開始的4年內,暫緩中一每班派位人數「復位」至34人,即每班派位維持31或32人。

建議4:減「叩門位」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3月31日促請教育局以行政指令方式,扣減中小學候補位(俗稱「叩門位」)數量,以減低「音樂椅效應」。教育局長蔡若蓮表示正「積極研究」有關措施,並諮詢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及辦學團體。

音樂椅效應是指學生在派位後,家長以叩門方式為子女轉向其他心儀學校,令原來弱勢的學校流失學生,影響開班數目。若一間名校有5班小一,叩門位便可吸納其他學校10至15名學生。教育局長蔡若蓮說,叩門位的原意是讓學校保留彈性安排,包括滿足留級學生,亦讓家長可選擇更合適或心儀的學校。她稱留意到業界意見,當局會積極研究。

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表示,不同意一刀切取消叩門位,認為此舉或會影響學校及家長的需求,建議教育局可作過渡安排,例如減少叩門名額。葵涌區小學校長會主席徐起鸝表示,若局方取消或減少叩門位,相信家長會失望,認為局方調整叩門位時可因時制宜,平衡學校及家長各方需求,彈性處理。

■知識增益

議員倡到東南亞內地招生

學齡人口下跌,中小學可能面對收生不足問題,立法會議員、中學校長鄧飛建議,長遠可引入東南亞華僑或內地學生,以自費形式入讀本港學校,並由直資私立學校作試點,逐步擴大至涵蓋津貼學校,以開拓境外學生市場,「當10萬學費一年,對很多內地家長不是負擔」。他說,倘若本港學校一直合併或重置等,「(學校)數量急劇下降時,大家提起香港教育就想到『縮班殺校』,香港教育品牌就開始瓦解」。

■模擬試題

(1)根據圖2,描述一個主要趨勢。

(2分)

(2)根據資料,指出一個學齡人口減少的原因。(1分)

(3)根據資料,就各界針對學齡人口減少所提出的建議,指出及解釋兩個可能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關注。

(4分)

顧問教師:郭安

■參考答案

(1)根據圖2,小一學齡人口呈先升後跌的趨勢。2016年入讀本地小一的人口為61,861,之後續升至2018年的66,914人,較2016年增加8.2%,為近年新高。2019年起小一學齡人口逐年下跌,2020年起更跌至不足6萬人,2021年僅得56,119人,較2016年減少逾9%。

(2)香港的出生率由2016年起呈下降趨勢,使學齡人口減少。

(3)關注一:難「叩門」

隨學齡人口減少,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扣減各校的叩門位,減少「音樂椅效應」,政府稱會考慮相關建議。叩門位的原意是讓學校保留彈性安排,亦讓家長可選擇更心儀的學校。如扣減或取消叩門位,將扼殺部分學生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引起學生及家長的關注。資料亦提及,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不建議一刀切取消叩門位,認為或會影響學校及家長的需求。由此可見,扣減各校的叩門位可能引起學生及家長的關注。

關注二:損身心健康

教育局建議有剩餘學位的學校及學位需求殷切的學校可考慮合併,這建議可能改變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生需重新適應校園生活,對學生和家長造成不便。資料提及,位於南區的明愛胡振中中學2024/25學年將與東涌的明愛華德中書院合併,並遷往華德中書院現址。由於兩所學校相距甚遠,雖然學校稱於遷校初期提供穿梭巴士,但預料學生需花大量時間跨區上學,這可能減少學生的休息時間,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或引起學生及家長的關注。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61期]

更多教育
議題解碼:居港少數族裔窘境
【明報專訊】根據民政事務總署種族關係組網頁,香港大致是單一種族社會。按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如不計算外籍家庭傭工,本港逾95%人口為華裔,... 詳情
法治教育:環境影響評估程序
【明報專訊】《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於1998年實施,透過環評程序及環境許可證機制,避免和盡量減少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以平衡環境保護和社會發展... 詳情
【明報專訊】(1)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2)否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警撤入職身高體重要求 DSE中英未達2可投考 警方5月3日宣布,繼2022年取消投考者「在港居住7年或以上」要求,5月5... 詳情
我的生活:納米世界
【明報專訊】在剛過去的「2023香港科學節」,科學館外停泊了一輛名為「好奇號 - 納米世界」的外展活動車,展出與「納米」相關的展品及資訊。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