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常識:口罩掩笑顏?
【明報專訊】現在戴或不戴口罩已可自由選擇,不過除了衛生考量,不少人「掩面」與否背後亦有社交顧慮。
■新聞節錄
日本不少人因為慣性戴口罩,導致在脫口罩上出現焦慮。日本興起「笑容教室」,助民眾重新學習如何展示微笑等表情,適應「新生活」。有專家指出,口罩隱藏外貌缺點與表情所帶來的安全感,以及防疫措施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均加劇脫下口罩的焦慮,這些影響對青少年與兒童尤其嚴重,過渡需時。
由著名電台主持川野惠子創辦的教室「笑容教育」,指導學員如何藉由笑容與人正面交流。川野指自日本政府放寬戴口罩指引後,報名參加笑容教室的個人與機構急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教授莫斯科維奇(David Moscovitch)2021年曾發表研究,民眾在放寬戴口罩要求後對脫下口罩感覺不自在,除了擔心感染,亦與人們擔心失去掩飾社交技巧欠佳或外貌缺點的屏障有關。這些情G會導致社交焦慮,並傾向繼續依賴口罩遮擋自己減輕壓力。
美國特拉華大學臨H心理學家舒凱·布拉德利(Sophia Choukas-Bradley)指出,對口罩依賴在青少年之間尤其顯著,他們關心別人對自己脫下口罩後的看法,亦擔憂展現真容會遭到羞辱。日本兒童精神科醫生山口有紗亦稱,兒童同樣會因突然改變習慣產生壓力,例如擔心遭欺凌等而拒絕上學,強制兒童脫口罩恐造成心理創傷。重要是讓兒童及青少年在心理上預備好改變,並在過渡期提供支援。
【節錄自〈日笑容教育抗「脫口罩焦慮」 慣靠遮臉掩飾缺點不安 兒童青少年影響尤其嚴重〉,《明報》,2023.04.02】
■想一想
你近日有否因戴或不戴口罩,出現報道提及的焦慮?
如何克服?
■新聞概念
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是指在日常需要與人交流的社交場合,出現不合理的負面情緒,例如恐懼。「社交焦慮症」屬情緒病一種,嚴重者會影響日常生活。根據香港健康情緒中心網頁介紹,社交焦慮症患者會因「持續害怕出席社交場合、擔心有醜態而引發焦慮症狀」。
除此以外,沒有辦法克服與社交有關的不合理恐懼感、逃避社交活動等也是社交焦慮症狀。舉例,小巴乘客需要對司機說要下車,但有人會擔心司機聽不到,或怕說話走音尷尬,而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導致心跳加速、發抖,最終沒法說出口,並等待其他人叫下車,甚或逃避乘搭小巴,這是社交焦慮症狀其中一種思想行為模式。
■知多點
微笑的力量
有研究指出,笑可令身體產生有益身心的化學物質:
?神經(neuropeptide):有助調節神經、肌肉及心臟活動
?安多酚(endorphin):腦部製造的荷爾蒙,有助止痛及減少負面情緒影響
?多巴胺(dopamine):腦神經的傳導物質,能帶來快感、喜悅
?血清素(serotonin):腦神經的傳導物質,血清素太少是抑鬱成因之一
文:鄭惠霞
圖:資料圖片
[常識天下 第2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