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地名共同體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最近廣東省公布一則有趣數據,全省共有13.34萬條村,當中「十大重名」村落是新屋村(643個)、新村(628個)、新寨(224個)、新圍(208個),以及田心(446個)、大塘(248個)、坑尾(241個)、陳屋村(252個)、黃屋村(235個)和李屋村(218個)。
有學者指出,這顯示廣東省村落多由舊地遷徙繁衍而來,才要冠以「新」字。記者在Google Map搜尋發現,除了「新寨」之外,其餘9個「十大重名」在香港各有一個「副本」,但應未計入廣東省總數之內。
廣東(尤其是珠三角)與香港地名重複本不奇怪,早前還有一則新聞,東莞沙田鎮與香港沙田區簽署合作協議,稱兩者「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盼可「結對合作」。歷史上珠江口積沙為田,廣州、深圳、中山都有地方叫「沙田」;因為從事鹽業,所以深圳和香港都有「鹽田」;而同樣因地處海邊、要深挖地底才有淡水,於是大灣區有很多個「深井」,在「深井燒鵝」出名以後,還彼此冒認、自居正宗。
記者突發奇想,如「深井」們能不計前嫌,像「沙田」一樣攜手合作,或者能在燒鵝技術上再有突破。再進一步,若有人牽頭,廣東省可以搞個「新屋村大聯盟」或者「李屋村聯誼會」,集合幾百條村之力,不知能擦出什洶鶞嵷O?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