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小舖消失 商務部稱「讓修鞋配匙回歸生活」
網民憶草根煙火 學者:重燃唯靠讓民
這些天,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一句「讓修鞋配鑰匙回歸百姓生活」,帶熱了已從內地大中城市消失多年的舊時記憶。官方措辭直白地呼籲重生這些漸行漸遠的「人間煙火」,也引發輿論關注成效能有幾何。被城市變遷所離棄的「人間煙火」,如今靠茤x方一聲令下,能否重燃起昨日的裊裊炊煙?有受訪學者就指,只有行政先讓位於民,「煙火氣」才有望恢復。
明報記者 王聖辰
舊式便利小攤服務惹懷念
疫情蔓延之後,開始脫去口罩的內地城市,近來重現生機。但另一方面,車水馬龍下,過去3年積累的經濟低迷和失業情勢,舊傷卻也猶在。正是如此背景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Z婷16日在記者會上呼籲,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範有序回歸百姓生活,讓適老化服務、休閒娛樂等設施更加豐富,使居民生活消費更便利。
如此言論,對應的是商務部當前正推進的「便民生活圈建設」。商務部近年聯手有關部門在全國確定兩批共80個試點地區,共建設便民生活圈1402個,涉及商業網點28萬個,覆蓋居民社區2766個,服務居民3200多萬人。在官方設想中,藉此可完善社區消費的供給設施,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並圍繞生活基本保障與品質提升完善相關業態。
官方言論一出,輿論場隨即浪花四起,網民們紛紛憶起生活之地的昔日「煙火」。舊時的平價理髮店、裁縫舖、早餐檔、修單車攤,街頭隨處可見的修鞋匠、磨刀師傅、挑擔小販、皮帶打孔攤主等,這些多由一人操持的小生意,簡陋卻便利,更引人懷念。不少人對於難再見這些舊事物感遺憾,亦指如今取而代之者,是價格更高、商業味更濃的店面與服務,已難言實惠便民。
官方如今力圖重生的親民經濟實體,曾是內地城市化進程中的階段性產物。在上世紀物質匱乏、就業欠佳的時代,能夠幫經營者自解溫飽的小攤檔生意,彼時曾為許多人解決就業、為城鎮盤活經濟貢獻良多。而今,隨茖蒬W模的實體商業和網絡電商爭相興起,小草經濟光景遠不如昔。在許多城市,小店攤舖被視為取締對象,小商販在街頭巷尾遭城管驅趕。當城市人消費渠道變得多元,小草經濟和它那股「煙火氣」,沒落與消失就勢成必然。
但比照內地,文化雜糅之地香港,仍稱得上「煙火氣」濃郁。內地獨立經濟學者柏文喜對本報說,舊時香港在社區營造、鄰里關係及商業服務等多方面,更側重社會的自然長成和生活便利性,令其獲得了社區發展、生活便利與城市進步的和諧共生,呈現出親民宜居的城市「煙火」之氣;而內地在新市區建設中,更注重人為的、便於管理控制而非便於居民生活的城市規劃,令到大而恢弘的建築和街區成為城市重要形態,城市內部區塊的功能逐漸趨於單一化,商業、服務業因而過度聚攏,與鄰里商業的荒漠態勢之間形成兩極分化,最終讓城市生活失掉了胡同巷陌堛漫馱憿u煙火」。
城市愈是擠滿寬馬路、高架橋、大建築,民間對於「煙火氣」需求就愈強烈。當局今次喊話讓「小修小補」重入社區,便頗有人為點燃「人間煙火」之意味。往前追溯,該政策其實端於2021年,當時商務部等12部門曾發文,提出在全國80個試點地區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而「╳╳分鐘生活圈」概念,是一種近年流行於國際、以時間尺度為考量的城市規劃新思路,包括美、法、澳、新等國以及上海等城市,類似理念已討論多時。柏文喜認為,官方力推此概念,眼下更多是為解決經濟衰退下的就業與社會穩定問題,背後邏輯仍屬茞斯u期性訴求,並未觸及城市治理理念這個長期命題。
柏文喜說,由於內地強政府、強管控的社會管理模式,令其行政治理特徵呈現以管理者訴求、而非以市民發展為核心。在他看來,此類模式似如「官辦城市」,形態源於中國古代都城與軍事性城市,加以蘇聯式城市管理理念的底色浸染。因而,「在可預見期限內,是不會向服務型、市民型社會和配角型政府轉變」。
行政或助騰空間 供市場力量自然成長
對於「人間煙火」在內地城市化進程中的淡出消退,柏文喜說,城市管理者的個人好惡訴求、傳統的蘇聯式城市功能分區規劃這兩點,對此起到關鍵影響。基於此,「煙火氣」的散去,可以說是內地城市管理思維、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必然結果。他指出,城市維繫「人間煙火」的先決條件,應當是城市管理者退出城市發展主導者的角色,而將自己轉變為服務、守護和培育城市可持續發展生命力的次要角色,才能讓城市以自身應該的生長規律,發展為充滿「人間煙火」,兼具宜居宜業、永續發展、不斷進步的人類生產生活聚集形態。
但以內地社會現實,單靠行政力量去推動「人間煙火」的重生又能否做到?對於這個問題,柏文喜難掩悲觀。在他看來,更切實際者,或許是先藉助行政力量,去破除違背城市生長內在邏輯的相關制度設計和政策規定,然後才能騰出空間,來供市場的力量自然成長,最多再加一點政策性鼓勵予以引導。
親民經濟空間有限 需取平衡
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0年,內地已有7個超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和成都。這些城市近年在各自的超大型化擴張中,普遍已顯現擠壓親民經濟生存空間的發展[象,令到城市崛起與便民業態之間,像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柏文喜認為,城市超大型化發展須與親民經濟保育同步並舉,否則會令城市愈發展愈失動力,如二者不取平衡,便會令不宜居宜業程度加劇,繼而導致城市在高運行、生活及管理成本下轉向發展下行。但他也坦承,就內地政治現實而言,城市治理仍需要尊重現有國家治理模式所賦予的保育親民經濟發展的有限空間這一基本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