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人大出席率大跌 部分因疫推遲
河北衡水三成缺席近流會邊緣 各級人大換屆恐受影響
內地近期海嘯式新冠疫情衝擊各行各業,連地方的年度人大會議也受影響。本報統計發現,大多數在年底召開的縣市人大會議出席率只能保持在七八成,有的甚至接近法定出席率(三分之二)的流會邊緣,另有多個縣市宣布推遲召開,但未宣布原因。有關情况會否拖累各級人大換屆進程,備受外界關注。
12月下旬,各地方人大紛紛舉行年度大會。其中,河北衡水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12月27日開幕,選舉該市出席河北省十四屆人大代表。大會當天通報,會議應到代表382名,實到代表268名,符合法定人數。有關數字意味着,有114名衡水市人大代表因事因病請假,出席率70.2%。但仍有一名代表無法撐多日,大會28日閉幕時,缺席人數跌穿三成,接近流會邊緣。
各地出席率約七八成 法定要求2/3人
根據內地法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始得舉行。
衡水市人大對上一次大會(七屆二次會議)在今年1月23日開幕,當時,會議應到代表393名,實到代表358名,出席率91.1%;兩天後的閉幕會,出席率也有90.6%,均與此次相差甚遠。值得留意的是,不足一年,衡水市減少了11名人大代表,原因不詳。
類似情况十分普遍,譬如,雲南西雙版納州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29日的閉幕會有77人請假,出席率71.7%;今年2月18日的十四屆一次會議閉幕會出席率高達96.7%。又如寧夏彭陽縣十屆人大三次會議29日閉幕,出席率72.6%;今年1月6日的十屆二次會議出席率則有92.3%。
不過根據本報不完全統計,唯一例外的是河南信陽溮河區,該區六屆人大二次會議28日開幕時,出席率僅73.8%;但今年遲至4月23日召開的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出席率更低,開幕會只有73.3%人出席,閉幕會再添4人因事因病請假。而疫情前2019年7月的五屆三次會議出席率超九成,顯示3年疫情持續影響地方政治事務。
大多數地方人大並未解釋出席率低的原因,但已可能影響上級人大會議。根據人大代表選舉法,全國人大代表,各省份和地級市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大選舉產生。
江西轄下各地級市本月陸續召開人大會議,選舉產生出席江西省人大代表。不過疑因各地疫情影響進度,原定2023年1月5日召開的江西省人大會議,要推遲到1月11日召開,本次會議議程是選舉江西省出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安徽有兩個地級市人大宣布推遲舉行會議。蚌埠市人大常委會28日稱,根據省人大的通知要求,原定於2023年元旦召開的蚌埠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推遲召開;同省淮北市人大常委會也於同日決定,根據工作需要,原定於30日召開人大會議推遲召開,兩市會議召開具體時間待研究決定。
較早前,湖北安陸市也宣布鑑於嚴峻防疫形勢,推遲人大會議召開。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