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人事還會破例?
中共新一屆政治局產生後,外界已經開始給各成員「分派」角色,連明年「兩會」上的國務院及人大、政協職務都「名花有主」,有人甚至開始猜測未來的港澳事務主管人選。不過,既然二十大的高層人事可以打破諸多潛規則、慣例,未來的角色分配可能還會有不少「意外」。
高層人事屢破例 料角色分配亦多「意外」
新政治局的首次會議應會在日內舉行,會上將明確各人的分工,因為明日全國人大常委將開會,一連5天的會議議程中,就包括「審議有關任免案」。根據去年通過的「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案,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可以決定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任免;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可以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任免。這意味着人大常委會可以根據李克強和習近平的提名,決定副總理、國務委員以及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的人選。未來的總理、副總理人選,都可在今次會上被任命為副總理,毋須像過往般先以國務院黨組成員身分見習,無法出席國際正式場合;也彌補了未來總理未當過副總理的缺陷,用這幾個月的副總理履歷,堵住悠悠之口。
在新一屆政治局和書記處中,有兩名政法高官,國安部長陳文清既是局委也是書記,公安部長王小洪則只是書記,但王是現任中央政法委副書記,陳則只是委員,兩人今後角色如何分配?是為安全起見設計的「雙保險」,還是其中一人會轉換跑道?另外,新的統戰部長和中辦主任究竟由誰出任?都需在近期明確,結果或會出人意表。此外,歷屆局委中,都是從地方往中央走,今屆會否有相反方向?值得關注。
新舊高層見代表排名延慣例
不過,一些慣例被打破,一些慣例還要延續。前日在習近平率一眾新舊高層領導人接見二十大全體代表和列席人員的場合,新舊領導人的混合排名就按照慣例。這份名單的前12位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 李強、趙樂際、王滬寧、 韓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由於李克強仍是總理,栗戰書仍是人大委員長,汪洋仍是全國政協主席,而且他們所任職務是均屬全國性正職,所以他們雖已卸任政治局常委,仍排在新常委第二號人物李強之前,而同樣卸任常委的韓正,由於只是常務副總理,故要排在趙樂際、王滬寧之後,這既符合韓在上屆常委就是在趙、王二人後的倫理,亦暗示在他之前的李強和趙、王均將出任如李克強、栗戰書、汪洋般的全國性正職。而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仍排在新舊常委之後。
在王岐山之後是本屆政治局委員和上屆政治局委員中仍有行政職務者的混合排名,按姓氏筆畫為序。從溫家寶到張高麗,則是歷屆退休常委元老。在本屆非政治局委員的兩名書記處書記劉金國和王小洪之後,楊潔篪等5人,是上屆政治局和書記處中已無任何黨內外職務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