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研新技術 提高人工受孕成功率
【明報專訊】現代人愈來愈遲婚,令出生率持續下跌。雖然體外人工受孕服務在某程度上能夠協助到難以自然懷孕的女士,但仍然有不少「痛點」,包括成本高、成功率偏低、受年齡限制很大等。有本地公司研發了多項嶄新技術,可以增加適合用於人工受孕的卵子的數目,從而間接提高成功率。
明報記者 薛偉傑
優殖有限公司(EggLogics Limited)董事長李天立(圖)表示,體外人工受孕(IVF)服務過去數十年雖然有改進,但仍然有不少「痛點」,以及有些副作用等。
以成功率為例,這是因人而異,因為標準差相當大。若以平均數來說,在35歲時成功率約50%;35歲後逐漸下降,到了41歲時,成功率只有約9%。另一方面,在35歲之後接受體外人工受孕,出現某些遺傳病(如唐氏綜合症等)的機率會以幾何級數上升。
費用方面,以公立醫院的公立服務最廉宜,約1萬至3萬元,接收條件最嚴格,包括當事人必須已婚及年滿35歲,必須是一夫一妻婚姻(不接受外國同性婚姻),並有特別醫療原因,以及輪候時間較長(大約一年半)。其次是公立醫院的私立服務,收費約6萬至8萬元,輪候時間相對較短。私家醫院收費約8萬至15萬元,輪候時間最短。
至於副作用,主要是排卵針(催卵針)和破卵針等或過度刺激荷爾蒙,引致頭暈、嘔吐、肺積水、腹積水等;此外,取卵手術會引致一定的痛楚。雖然費用高兼可能有副作用,但成功率偏低,有婦女在一次人工受孕服務未能懷孕,或需接受第二次、第三次。
析卵豐卵補傳統技術不足
有見及此,優殖用了幾年時間來研發出兩個程序,分別稱「析卵」(EggCheck)和「豐卵」(EggBoost),希望藉增加可用卵子數目,間接提高人工受孕成功率。
傳統上,醫生判斷哪些卵子可以用於人工受孕,主要靠肉眼用顯微鏡來觀察其形態,看看是否成熟、不正常,甚至是空的,非常倚賴個人經驗。該公司的「析卵」程序,會用基因技術檢測每枚卵子的質素,避免判斷錯誤。這得益於2015至2016年間醫學界在單細胞基因技術上取得的大突破,用這種技術來分析經過分離的癌細胞。他們率先嘗試用來檢測每枚老鼠卵子的質素,成功後,再用來檢測每枚人類卵子的質素。
另一個程序「豐卵」,亦是對傳統技術的重大補充。為了增加可用於人工受孕的卵子數目,傳統上,醫生早已經用體外培養的方式來讓卵子成熟,主要是利用培養液來催熟卵子,尤其是有婦女因體質關係,不能夠注射太多排卵針。該公司改良了原有的培養液,並發覺可以利用女士經血內某些特別細胞,來為原本活力不夠的卵子「充電」,令它們也適合用於人工受孕。根據該公司研究,「豐卵」程序至少可以令適合用於人工受孕的卵子增加25%,最多可增加3倍。
擬藉微流體晶片自動化大規模工作
該公司計劃,將來借助「微流體晶片」(Microfluidic Chip),令到體外培養卵子的工作可自動化和大規模地進行,減低對人手工藝的要求。因為培養液的分量要控制得很準確,以往只有非常熟練的實驗室員工才可以處理體外培養卵子的工作。
最快明年商業化
現時,該公司希望招募女士免費試用「析卵」和「豐卵」這兩個程序,以取得更多研究數據。其餘所有和人工受孕相關的程序仍需收費。有興趣參與試用的女士,亦需要先通過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和威爾斯親王醫院合作的輔助生育技術中心的審核,來判斷是否符合資格。至於這兩個程序真正商業化,估計至少要明年,收費暫時未能估計。
研兩新程序 包括檢測精子質素技術
另外,該公司還正在研究兩個新程序。其中一個新程序稱為EggCrystal,那是在「析卵」檢測出可用的卵子後,再將那些卵子細分成A、B、C三級。這至少需要200名婦女提供卵子,相關技術才可以研究成功。
另一個新程序,是用基因技術來檢測每枚精子的質素。現時的做法純粹只是看一枚精子游得好不好,來決定它是否適合用於人工受孕。將來使用基因技術來檢測精子後,可以再篩走具有遺傳缺陷的精子,餘下的精子才拿來和卵子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