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築趨簡約 「保喘息空間」
【明報專訊】公共建築為城市中最直白的視覺語言,同時反映城市肌理。作為建築署總建築師,溫灼均詮釋建築為一種藝術,並期望成為我城的精神藝術,從建築物賦人力量。其建築理念融入市民的必需品與調劑品中,上至孕育社會人才的搖籃,下至休憩設施等均見其影子,並不經意形成2000年後其中一浪公共建築主調,由昔日實用及單調的舊式設計,邁入簡約環保主義,並加入可持續發展概念,包括避免在公共空間加入空調,同時用落地玻璃及自然採光設計,拉近人與大自然的距離。
明報記者 區慧盈
溫灼均形容,過往本港建築物太「實」,令建築物與人缺乏溝通。他深信建築物不單要符合功能要求,亦需滿足市民心理需要。以本港為例,他認為生活節奏急促,故建築物需營造空間感,為市民保留喘息及沉澱空間。他說改革及變化並不代表昂貴,反之期望用「最少的力量表達最多洁v,其經手的建築項目成本均控制在3000萬元以內。
學校7層變4層 拉近室內戶外距離
政府2005年宣布接納非標準設計的校舍,辦學團體亦可參與校舍設計,逐步構成「後千禧」學校。啟德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為「這校園、這班房、這走廊、這禮堂」的先行者之一,有別傳統學校採高層建築,樓高只有4層,以簡約設計為主,同時應用環保元素,包括外牆採用清水混凝土,減少使用額外飾料;垂直綠化配合木材和金屬屏風及遮陽裝置,以減少日照過盛下的冷氣耗電量。
常言學校是社會縮影,負責校舍設計的溫灼均說,學校既然作為微型城市,城市中的廣場及市政廳等亦一一體現在學校的球場及禮堂等。既然球場為學校的中心之一,他說特地將籃球場設於1樓,拉緊學生與課室及戶外空間的距離,同時將原樓高7層的校舍壓縮至4層,寓意從建築入手,緊扣人與人的聯繫,同時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
體育館採透視式 自然採光通風
「Jump out of the box」彰顯於溫灼均的思維上,亦反映在沙田車公廟體育館。他形容過往體育館設計如同黑盒,採取全室內佈局,內設各項運動場及多功能用途室,格局恍如密室。為打破此限制,他選擇以透視形式聯繫戶內、戶外空間,將空間感帶進館內。長廊和樓梯貫通體育館,舞蹈室和多用途室採用落地玻璃,應用自然採光, 市民可邊跑步邊望山景。體育館通道則採開放式設計,並刻意不安裝空調,引入陽光之外,促進自然通風,達至環保慳電效果,體現現今提倡的綠色建築精神。
建築不應受地區限制,位處工業區的觀塘海濱道公園亦可體現公共建築變化。對比以往石屎主調,公園翻新後增設草地及劇場等,增加市民與建築互動機會。溫說翻新後「無個空間係實」,不但茩咫H與建築對話,亦令人可靜下心,更是他眼中一種「城市保育」。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