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8
    星期二

屢爆疫屢建言 多次收死亡恐嚇 袁:都65歲了,還有什麼好驚?

[2022.06.28] 發表
本港經歷多次傳染病疫情都與動物有關,例如禽流感,1997年本港出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當年政府決定撲殺全港逾百萬隻雞,袁國勇形容,那次疫情像清晨第一聲鬧鐘,提醒大眾傳染病的威脅。(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過去25年本港面對的每場疫情各有不同,不變的是抗疫手法都曾引起爭議,多年來就傳染病向政府和市民提供建議的袁國勇,提出的建議也不是人人認同,不時被網民「惡搞」,也會遭業界和政界質疑,更曾收到死亡恐嚇。袁國勇說,由禽流感到新冠疫情,他都收過死亡恐嚇,至於這些信息有否影響他就傳染病和公共衛生提供意見,他說,「我都65歲了,還有什麼好驚?」

禽流殺雞新冠殺鼠 政府手法惹不滿

每次爆疫,政府處理手法幾乎定必引發爭議,如1997年爆發H5N1禽流感,回歸後首個除夕在殺雞逾百萬隻的行動中度過,引發雞販不滿;24年後,踏入回歸25周年的元旦剛過,政府又因Delta新冠變種病毒,下令撲殺2000隻倉鼠等動物,同樣引發爭議。

袁國勇說,政府處理H5N1和H7N9疫情時,他已因為政府殺雞而收過死亡恐嚇,今年也因殺倉鼠事件再收到死亡恐嚇,當年他曾因此報警,但後來已不再報警,因很難找出是誰寄出恐嚇信件或電郵。他又說,Delta的死亡率較Omicron高數倍,若不處理倉鼠引發的疫情,第五波死亡數字或較現時高三四倍,「若不面對真實、不面對科學證據,始終都會大件事」。

有些當初受質疑和批評的意見,最終成真,例如袁國勇在2020年疫情初期曾估計,本港將有140萬人染疫,當時有人認為是誇大,而至今獲衛生署確認的個案已超過120萬宗。被問及有否因政治因素和死亡恐嚇而影響他就傳染病和公共衛生提出建議,他說:「我都65歲了,還有什麼好驚?」

袁國勇在疫下亦是被「惡搞」的對象,被問及有否留意網民的惡搞,他問記者有何惡搞,記者舉他戴鴨嘴形口罩的形象為例,他笑一笑,稱因為瑪麗醫院同事不肯戴該款口罩,所以他才戴着到疫廈調查。

(回歸25年 危與機)

更多港聞
指律師會審投訴繞程序 張達明覆核 入稟狀促暫緩紀律聆訊 會方:調查保密不評論
【明報專訊】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擔任律師會理事時,被指向時任立法會議員郭榮鏗披露律師會會長的信件內容。律師會通過對張的不信任動議,並轉... 詳情
【明報專訊】七旬清潔工疑於2019年11月的上水北區大會堂衝突遭磚頭擲斃,案件昨於高等法院續審。兩名青年原本被控謀殺、有意圖而傷人及暴動共3... 詳情
煽惑七一集結案 控方:陳榮泰稱當日是「指標」
【明報專訊】民陣召集人陳皓桓等8名民主派人士,分別涉煽惑和參與前年受禁的七一遊行。其中7人早前認罪判刑,餘下的東區前區議員陳榮泰否認一項煽惑... 詳情
【明報專訊】2020年2月示威者抗議政府未全面封關,其中5人涉在油麻地投擲汽油彈,並聯同另一男子租住酒店單位製作汽油彈。涉案6人被控縱火及管... 詳情
【明報專訊】患自閉症的22歲兼職送貨員,去年涉在連登討論區及Telegram號召市民參與「平安夜革命」,被控一項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及3項「...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