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板「水上漂」 渠署試蓄洪池發電
【明報專訊】渠務署去年10月展開先導計劃,研究於蓄洪池安裝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首套系統今年3月底在元朗新田蓄洪池啟用,每年可產3.7萬度電,相當11個3人家庭一年用電量。署方表示,視乎系統雨季表現,檢視未來加裝太陽能板至覆蓋半個池,目前研究將系統擴展至另外26個鄉郊蓄洪池,利用水面空間發展可再生能源。
渠務署目前在元朗及天水圍等地的低窪鄉村實施「鄉村防洪計劃」,於27地點設置蓄洪池及雨水泵房,適時排走雨水防洪。今年3月底在新田蓄洪池首度引入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池面安裝70塊約合共300平方米由浮台承托的太陽能板,預計每年產生3.7萬度電。
電力供雨水泵房用 無儲電池防污染
渠務署機電工程部高級工程師呂振龍稱,浮動太陽能系統無電池儲電,以防電池化學物泄漏污染,系統現時收集的太陽能會「實報實銷」,電力即時供附近的新田雨水泵房使用;泵房外於3月底亦同步安裝柔韌式太陽能薄膜及可踏式太陽能板,兩者每年可產生1萬度電,連同蓄洪池上的系統,料每年共產生4.7萬度電,即平均每月約3900多度。
呂振龍稱,3項裝置運作至今約3個月,截至上周三(22日)累計發電量約1.073萬度電,即平均一個月產生約3500多度電,符合預期。目前正值雨季,署方會觀察太陽能板如遇強風會否吹翻,10月雨季完結後會檢視表現,並探討擴大浮式太陽能系統是否可行,期望可覆蓋半個蓄洪池(約8200平方米),為現時的約27倍。被問擴大覆蓋蓄洪池會否影響收集雨水功能及景觀,署方稱決定擴展前會一併檢視所有因素。
城門河發電系統工程 最快明年初展開
另外,渠務署原訂今年初以沙田城門河為試點,安裝全港首個河上浮式太陽能發電系統,惟工程至今未展開。署方稱正式工程現延至最快明年初展開,下月初會先在近瀝源橋上游水面安裝小型模擬系統收集數據。呂振龍解釋,市民會在城門河上划艇,河上工程牽涉更多持份者,故項目「遲髐痐痋v,強調署方需時與各方溝通,逐一研究對附近民居及生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