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至今僅一大型外企來港上市 查太稱疫下難敲門 認國際業務可做更多
【明報專訊】查史美倫在2018年5月接任港交所主席,上任初期她強調要發展國際業務,包括產品要國際化及吸引外國企業來港上市。一年後,歐洲啤酒巨擘百威分拆百威亞太(1876)在港上市,但其後就再沒有大型外國企業來港。查太承認港交所在國際業務可以做更多,包括吸引東南亞公司來上市。「疫情之下我們不能出去,別人亦來不到。用Zoom開會還可以,要去敲別人的門口已很難。」
有投行主管隔離5次後 決定暫遷星洲
過去25年,港股市場的市值大增超過10倍(見表),每日平均成交額亦增逾6倍。查太說港交所是一個平台,現時貨架上的產品無疑比較單一了點,所以吸引外國企業來上市很重要。「內地企業已成為我們的Anchor(壓艙石),香港就是要背靠祖國,同時面向世界,這亦是我們的優勢,二者不能缺其一。」至於是否要邀請外國已上市的巨企同時來港上市,查太說目前本港投資者買美股很方便,這些巨企沒必要過來。「但若內地投資者可以透過香港買賣這些企業的股票,那就是另一回事,所以我們要爭取互聯互通納入更多種類的產品。」在港上市的外國企業現時仍未能納入港股通。直至今年5月底,外國企業市值佔港股總市值只得6.23%,遠較內地企業的77.6%低。
查太接受訪問時剛完成檢疫隔離不久,因她在5月底到瑞士達沃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周年會議。她說這是自2020年初全球爆疫之後首次出國,面對中美角力、地緣政治近年急劇轉變,為了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她認同港交所高層需要多外訪,「我覺得他們對國安法已經消化了,西方對香港對中國有既定的看法,所以我們需要出去多講香港的故事」。她稱現時外地朋友最關注的是香港的防疫限制,「我們常叫人來香港做亞太區地區中心,但他們跟我說『我們來了香港都出不了去』。開初都有幾間大投資銀行的負責人會做,有人做了5次隔離,但他後來跟我說真的要暫時搬往新加坡了。說是暫時,去了有可能不回來」。
政治局勢掀動 港交所對外收購變難
過去4年地緣政治發展亦波及港交所。美國把中移動、中海油等多家國企納入黑名單,禁止美國投資者持有其股票。2019年9月,正當香港爆發反修例風波時,港交所向倫敦交易所提出收購,倫交所以港交所董事會架構異常及跟港府的關係,令收購難以獲歐美監管機構批准為由,拒絕接受收購。查太承認,目前的地緣政治環境下,港交所出外收購變得困難。她重申,港府有權委任半數董事,是基於當年成立港交所時,給了港交所證券交易市場的專利,港府委任的董事要照顧香港整體利益。她會繼續向外界解釋港交所這特點。
(回歸25年 危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