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唐樓剩1% 團體倡擬定長遠活化
【明報專訊】市建局啟動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項目,影響多幢戰前唐樓。事實上,考城學社早前曾做「港九戰前唐樓與洋樓普查」,連同最新發現的衙前塱道50號,發現區內共有約15幢戰前唐樓,當中只有兩幢已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餘下全未獲評級。
1940年有2萬幢唐樓
考城學社創辦人兼董事何尚衡說,港府1940年的數字顯示,當時全港共有約2萬幢唐樓,考城學社早前的普查發現港島及九龍只有160多幢戰前唐樓,僅是1940年時不足1%。他說本港現存絕大部分戰前唐樓均為私人持有,若列為法定古蹟,或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日後有機會「升格」成為法定古蹟而獲保留;惟若只獲評為二級或三級,仍有可能被拆卸。
評二三級歷史建築仍可拆
近年戰前唐樓數目不斷減少,何尚衡早前到太子觀察,發現基隆街5號及7號戰前唐樓已被圍封,未能確定會否清拆;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鴨寮街96號正做拆卸工程;另區內亦有其他未獲評級的戰前唐樓準備招標拍賣。他說,若不及早擬定長遠活化計劃,戰前唐樓只會不斷減少,最終在港消失。
考城學社為了核實唐樓屬於戰前建成,花了大量工夫。由於政府的戰前樓宇詳細紀錄大部分已散失,為核實工作增添困難,惟日佔時期日軍為稅收而曾做全港房屋普查,可以找到當時已建成樓宇的資料,例如所屬地段、樓宇層數及圖則等,可以對比現存樓宇是否同一幢,從而評估是否戰前建成。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