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去屆候選人 少落區傳媒報道欠多元 「李家超」搜尋熱度 宣布參選後急瀉
【明報專訊】有別過去兩屆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至今未接受任何主流傳媒專訪,僅出席電子傳媒答問會。資深傳媒人、溝通培訓顧問黃潔慧認為,李家超失去推廣施政理念和建立個人魅力的機會,未能讓公眾理解其施政新思維。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李家超候選時對待傳媒的態度,與他出任問責官員時分別不大。
最多搜尋「學歷」 「政綱」排第七
上屆特首選舉的3名候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胡國興)積極落區,在社交媒體亦大打網戰。至於李家超的網上人氣,本報翻查「李家超」在搜尋引擎Google的搜尋熱度,高峰在他辭職及宣布參選的一周(4月3日至9日),惟其後一周隨即大跌,搜尋熱度只及高峰時的33%,而剛過去的一周更進一步跌至高峰時的不足五分之一。最多網民搜尋「李家超」時,同時搜尋其「學歷」,其後依次是他的「兒子」、「特首」、「太太」和保安局長「鄧炳強」,而「政綱」則排第7位(見表)。
出政綱入熱搜榜 其後未再入
再翻查Google的每日熱門搜尋榜,「李家超」對上一次入榜是4月29日,即他公布政綱當日,排名第3的「李家超」有逾萬次搜尋,其後他出席電子傳媒合辦的答問會、前日舉行造勢大會都未再入榜。黃潔慧分析網絡討論大數據時,亦發現選舉期間李家超每日均未能打入網上十大熱話。
黃潔慧表示,過去特首候選人透過不同傳媒活動,如前特首梁振英曾邀請記者參觀他家中園圃,期望傳媒報道更多元,但李家超與傳媒接觸局限於單向常規採訪,例如「扑咪」。她認為,若李家超未來想大改革,重點不在於領導和執行能力,而是社會各界會否由下而上配合,期望他改變態度,多接觸市民。
呂秉權:面對傳媒態度沒改變
呂秉權認為,李家超在選舉期間對傳媒並非不友善,但觀察他面對記者的語氣和身體語言,感覺他對待傳媒的態度未有改變。他表示,中央政府已定義新聞界為國家安全層次問題,預期李上任後對傳媒的態度不能偏離中央取態。
上屆特首選舉候選人曾俊華競選團隊成員、公共事務顧問忻浚賢強調,有競爭的選舉方可吸引市民關注,候選人之間才能互相鞭策,加強宣傳創意,「現在會做到適可而止,或者用最保守的態度」。他續說,李家超參選時間倉促,不可能做到如曾俊華般細緻的選舉工程,而曾俊華未參選之時,已開始經營社交網絡塑造形象。
(特首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