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者一聲普通話「謝謝」 融化粵援兵
【明報專訊】第五波新冠疫情高峰期,本港每日新增數萬宗個案,面對大量染疫者,加上醫管局大量員工染疫,公立醫院人手不勝負荷。首批內地援港醫護3月中抵港,包括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護士劉俊艷,26歲的她笑言屬援港團最年輕醫護之一,過去一個月在亞博館「紅區」工作期間感受到港人的友善,亦與香港醫護工作融洽,有病人以普通話向她道謝。
粵語不流利 港人刻意慢說遷就
劉俊艷表示,本港一度有大量染疫者,作為醫護希望盡力治理每個病人,3月初報名參加援港醫護隊,約一周後踏上旅途。問到家人是否支持她,她笑稱出發前兩天才通知在湛江的家人,及後收到數封電子紅包;在廣州讀書及工作的她不常在家人身邊,留港期間雖想念家人但已習慣,自己幾乎每日都會與家人視像通話排解思念。
疫情期間有大量長者染疫,劉俊艷說,亞博館患者年齡比其想像中大,不乏患長期病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需花更多時間、心思照料,醫生亦會針對有需要長者處方中藥。劉粵語不太流利,在館內工作約一個月內,曾見市民為照顧她刻意慢慢說話,亦有人主動以普通話道謝,每次遇到這些時刻,都讓她倍感親切與溫暖。
與港同工融洽 佩服他們非常辛苦
被問與本地醫護分工,她說兩地人員工作相若,但簽署入院證明書等文件、與病人家屬講解情况則由香港醫護負責,她認為安排合理。她補充,自己與香港醫護工作融洽,一旦有不明白的地方,對方亦會熱情解答;她曾在下班後與香港護士聊天,在對話間得悉本港醫護工作非常辛苦,「其實我非常佩服他們」,可惜自己「有點社恐」,沒與本港醫護成為朋友。
酒店閉環 平台放風聊天隔1.5米
為降傳播風險,內地援港團隊閉環式管理,只能在酒店與亞博兩處活動,每天乘專車回酒店就回房休息,同一安排持續個多月,被問到會否感到苦悶時,劉俊艷稱閒時會在酒店開放的平台位置「放風散心」,亦會與其他醫護相隔1.5米聊天。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稱,住院患者已大幅減少,援港醫療人員分批返回內地。首批離港醫護已在上周四(28日)出發,劉俊艷是其中一人。來港43日終北歸,雖仍要隔離一段時間,她已想好恢復自由後要「吃好吃的」,並好好休息。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