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close-up:康健服裝
【明報專訊】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統計處推算本港長者人口將由2021年佔整體人口比例約20%,增至2069年的38.4%,意味香港對安老服務的需求愈加迫切。為更方便照顧長者的日常生活,曾於長者院舍工作十年的社工劉先穎,約5年前創辦康健服裝社會企業「縫補寶」,設計及提供穿著時可減省體力 、避免自傷行為及具復康輔助功能的康健服裝,以助提升長者的生活質素。
.答:縫補寶創辦人 劉先穎(Swing)
.問:通通識
問:什麼是康健服裝?可如何幫助復康者和長者?
答:康健服裝是專為具穿衣困難或有特別需要的人設計的服裝,有助提升復康者和長者的生活質素,亦有助照顧者改善舊有的照顧模式。在許可情况下,可幫助復康者及長者照顧自己,獨立生活。以護理衣為例,護理衣適合曾中風患者使用,由於部分患者的手部因中風而僵硬,他們穿普通衣服時或會拉扯到手部,容易瘀傷甚至骨折。護理衣則在衣服前面或後面設置魔術貼或鈕扣,方便患者穿衣。大部分康健服裝由我們的員工在工場以工業衣車縫製,價錢由160元至980元不等。
問:建立康健服裝社企的目的是?
答:我認為香港長者院舍對康健服裝的認知較少,以我過往當社工的經驗,亦未聽聞這類產品,因為康健服裝的產品較專門。我期望縫補寶不止是賣衣服的社企,更能滿足長者的需要,在制度外改善香港的安老服務。
問:由辭去社工工作到創立社企,你對當中的崗位轉換有何體會?
答:我以往在長者院舍做社工,亦有照顧長者的起居飲食,當時與每個個案、同事的關係也很親近,工作環境快樂。創立社企後,現時要同時顧及營運、市場推廣、管理等工作,雖然比以往忙碌,但現時所做的工作能真切地幫助到不同患者。每次看到有患者因得到需要的產品而露出滿足的笑容,是我工作的動力,也是我不能放棄營運縫補寶的原因。
問:經營康健服裝社企的最大困難是?
答:收支不平衡。現時是營運社企以來最艱難的時刻,因為早前申請民政事務總署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所提供的基金資助接近尾聲,而市道仍未復蘇,現時訂單數量不足維持我和員工的生計,加上政府一向較少資助製造業,所以只能見步行步。
問:你認為政府對長者的相關政策足夠嗎?
答:不能說不足夠,我認為政府有向長者提供基本需要,如飲食、住宿等,但其他更進一步的需要,如保健品或康健服裝等則較難提供。現時香港有安老院的護理員與長者比例較我數年前工作時的情况更差,人手短缺更嚴重,簡直是「十個煲九個蓋」,太少護理員照顧眾多長者,又要講求效率,護理員的工作壓力大,亦難以照料長者生活的細節。希望政府能改善護理員和長者的比例,以及培育年輕人入行。
問:你現時的目標是什麼?
答:目標是舉辦不同的講座、課堂和開設網上頻道分享護老知識和技巧給照顧者。我們近日創立facebook群組,群內會分享各種護老知識,如長者安居設施、介紹軟餐和各種病症等,為患者和其家人解憂解難。
文:曾卓盈
圖:受訪者提供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