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滿60今起獲口服藥 不論打針否 梁卓偉倡醫局配對病史 送藥上門
【明報專訊】本港引入兩款新冠口服藥,連日有個案稱長者因曾接種新冠疫苗而不獲處方,醫管局昨日更新用藥指引,放寬至所有60歲或以上長者,不論是否已打針,均可獲處方口服藥。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稱,新指引今日生效。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認為應擴大至容許私家醫院處方,並考慮由衛生署提供陽性患者資料予醫管局配對病史,找出高危患者,再速遞藥物上門。
60歲以下未齊針高危者亦可用
按醫管局以往的用藥指引,兩款口服藥使用準則,包括未完成接種疫苗,以及70歲或以上、或70歲以下但有高風險因素的患者。醫管局昨更新指引,所有60歲或以上患者,不論疫苗接種情况,均可獲處方口服藥;至於60歲以下患者,若有高危因素及未完成接種疫苗,同樣適用。指引另列明,有嚴重免疫功能問題的患者,不論年齡及接種情况均可獲處方口服藥。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昨在記者會回應稱,隨着疫情發展會適時改動指引,現時在年齡及接種要求上有所調整,冀更多病人受惠。
孔繁毅回覆本報稱,新指引今日生效,修訂旨在令更多高危長者受惠。新指引下,60歲以下高危患者仍需符合未完成接種疫苗的條件,才可獲處方。被問到有否空間再取消疫苗要求,他說如再放寬未必有足夠庫存,需優先供予更高危者。
許樹昌:助減重症 下調年齡穩陣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現時下調用藥年齡,將有更多輕症長者可提早服藥,進一步減低重症風險。他說,年輕已打針患者多屬輕症,按以往口服藥相關研究,主要用藥目標是長者,故下調用藥年齡至60歲已「好穩陣」,能覆蓋最高風險患者。
梁倡准私院開藥
另一政府專家顧問、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表示,更改口治療新冠口服藥是重要及關鍵的一步,但不要忘記亦須確保所有高危病人要獲得有關藥物。他指當局除透過醫管局處方口服藥,亦應讓私家醫院的門診及急症室可處方口服藥,並考慮如何進一步擴大應用,令有需要患者能獲取藥物,例如衛生署獲得陽性呈報可每12小時將有關病人資料傳予醫管局,醫管局在其病歷系統配對資料,以年齡及病史找出高危病人,之後透過速遞將藥送到病人家中,這正是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的做法。
有公院內科醫生說相信當局以往顧慮藥物供應有限,及疫情再惡化令患者急增,故用藥指引較謹慎;現時有更多藥物抵港及疫情放緩,故有空間放寬,料日後用藥可較「鬆手」。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