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7
    星期四

觀點與角度:應否再派消費券?

[2022.02.17] 發表
陳茂波說消費券計劃的成功需要多方配合,包括電子支付工具配合提供消費優惠等,若日後再推計劃,需考慮是否邀請更多支付平台加入。圖為2021年消費券計劃期間,有商舖推出消費券優惠。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3日公布,財政司長陳茂波2021年1月16日於網誌表示,留意到不少人建議繼續派發電子消費券,認為有助振興經濟;但同時亦有人反對。政府應否再推行全民派發電子消費券?

◆事件背景

財政司長陳茂波指出,留意到不少人建議繼續派發電子消費券,但同時亦有人反對,認為所涉金額龐大,運用公共資源應更針對,且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消費,令消費券作用有限。他表示疫情持續反覆帶來不確定,對整體經濟、社會和民生帶來壓力,特區政府力求善用公共資源,在疫情下為市民紓困、為中小企提供支持,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複雜多變,香港有必要恪守審慎理財、應使則使的原則,保留一定的財政實力,以確保金融穩定,應付已知和未知的情况和需要。

針對紓困措施,陳茂波稱一旦「力求精準」聚焦某群目標受眾,便容易因「差異待遇」而引起反彈;若做到「普遍受惠」,或會被視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不足。他說,諮詢過程中,不同持份者提出各自的建議需要獲得政策支持,或突破執行上的限制才有機會推行,他會與相關的政策局考慮建議,希望達至「政策可行、資源跟上」。

●評論摘要(經編輯刪節)

消費券計劃若再推 需開放更多選擇

政府已有派電子消費券經驗,應可避免重蹈行政混亂等覆轍,絕大部分市民相信亦不會有適應問題。2021年電子消費券計劃參與的4家支付平台皆有得着,惟有意見認為,計劃過度傾向個別大型支付商,不夠公道。倘若再推電子消費券,當局可考慮進一步開放計劃,讓市民有更多電子支付工具可以選擇。——《明報》社評

消費力或需幾年恢復 盼再派消費券

通關初期未必有好多遊客,消費力可能要幾年時間恢復;現時生意「不好做」,加上面對人手短缺、業主加租,以及貨品成本上升等情况,估計短期內難以回復至疫情前,期望政府再次派發消費券。——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

再推計劃不會構成龐大行政支出

雖然再派消費券會為庫房帶來一定壓力,但參考2021年分期派消費券時,帶動有關月份的零售銷售顯著上升,相信再派消費券對刺激內需有連鎖反應,有望提振市民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的消費意欲;5000元消費券涉及約360億元開支,現行財赤環境下有困難,如額度降至3000元,開支可減至216億元,且(消費券計劃中央系統)已經搭建,再推計劃不會構成龐大行政支出。——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師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嘉華

需留儲備應付不時之需

(新民黨反對再派消費券,認為對經濟提振作用有限)消費券主要是零售和飲食業等受益,料稍後重開晚市堂食和通關便能快速復蘇,現時政府儲備只餘約9000億元,未知疫情能否受控,政府應留下儲備應付不時之需。——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

■解讀衝突點工作紙(表)

◆網上工作紙另設概念闡釋及延伸問題:life.mingpao.com/htm/dl/20220217BY.doc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41期]

更多教育
新聞有常識:最快AI超級電腦
【明報專訊】網絡科技發展帶來不少方便,人們可利用網絡處理各樣繁瑣事情,也能參與社交溝通;在不久將來,更有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AI超級電腦誕生,... 詳情
真假fun一fun:認識孟加拉生活文化
【明報專訊】Sharna在香港土生土長,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二年級生。她小時候就讀以少數族裔為主的本地小學,後升讀華裔為主的英文中學,她直... 詳情
迪士尼朋友:歡笑戰勝恐懼——毛毛
【明報專訊】在電影《怪獸公司》中,驚嚇專員毛毛與好友米高是公司最好業績的拍檔,他們在晚上通過穿越各戶人家中的衣櫃門去驚嚇孩子,收集尖叫聲來發... 詳情
每周一圖:屁股紅紅的紅耳鵯
【明報專訊】我是紅耳鵯(粵音:匹),是香港最常見的鳥類,非常喜歡在民居附近聚集,想見我們的話,可以到市區公園走走啊! 我頭頂上豎立的黑...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