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德籍「灣區人」倡建宜居環境吸人才
【明報專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論壇暨新時代大講堂昨日在網上召開,來自德國的廣州黃埔開發區全球招商總監賀勵平(Peter Helis)在發言中稱,大灣區已經相當「宜業」,但要創造更「宜居」的環境,例如有安全的單車徑、健步徑,可以下海灘游泳,更能吸引國際人才。
「我前10年住在香港,後10年住在廣州和佛山,我很驕傲地稱大灣區為家」,賀勵平來自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亦曾在倫敦生活,「我都選擇住在郊區,閒時會騎單車、遠足,在香港時下海游泳」。他表示,廣東的鄉郊還未如人意,雖然環境與多年前相比已有改善,「現在晚上抬頭常可看見滿天繁星,我作為觀星愛好者,可以和朋友分享我看到了哪顆行星。」他說,自己也喜歡觀鳥,並稱讚中國新推出了濕地保護政策。
賀勵平建議,可在鄉郊建造更多安全的單車徑,將大灣區打造成更「宜居」環境,因為不光國際人才,中國海歸也對居住環境有要求,「他們不是哪媮~酬高去哪堙A而是要家人也開心快樂」。作為「招商總監」,賀勵平說自己的工作不易做,因為大灣區概念仍未被國際投資者熟知,下一步要在國際上加強軟宣傳。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讚低碳發展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Erik Solheim在論壇上稱讚大灣區的低碳發展方向,他提到深圳有1.6萬輛電動巴士和2萬輛電動的士,電動巴士總和已經超過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總和。此外,他也期望中美兩國確保「冷戰」或「脫u」不要發生,攜手合作應對減排挑戰。
特首林鄭月娥亦以視頻方式在論壇致辭,稱大灣區在「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三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特區政府會繼續加強香港青年通過大灣區增強對國家的向心力,加強與內地在文化、體育、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廣州市代市長郭永航亦稱,下一步將堅持「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落實「五樂計劃」(樂游、樂學、樂業、樂創、樂居)服務港澳青年。
明報記者
[活在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