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賣在華房產 助大溫子女置業 貸款經理指房屋政策不切實際
【明報專訊】一名溫哥華貸款經理指,大溫年輕華人購房多為父母以贈予的方式承擔首期,近年金額愈給愈多,估計是因為中國房產升值迅猛,許多家庭出售在一、二線城市的一套房,所得5、60萬加元全數用來幫助下一代購買本地獨立屋。
皇家銀行的Jason Wang表示,大溫房價高企,年輕人要置業,免不了要倚靠父母幫助,很少人能做到憑一己之力「上車」,「銀行批貸數額主要以申貸人的本地收入為導向,差不多是年薪的5倍」。依大溫小家庭平均薪水計算,年入12萬元的夫妻只能貸到5、60萬元,但兩室柏文價格已在90至100萬元上下,「高貴林、素里的獨立屋都已升至150萬以上,本那比區的更是200萬起跳」;再加上近年銀行貸款審批政策收緊,中間巨大的差額,只能由長輩來填補。
Jason指,工作中接觸的大部分為華裔客戶,但相信無論是什麼族裔,在相似生命階段,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不管是白人、印裔、華人……在20至30歲的年紀,不太可能有大額的財富積累,每一代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被問到父母提供首期是否為一個新趨勢時,Jason說,「這樣的情況幾十年來一直存在,只是現在給的金額愈來愈多,也是因為房價漲得比工資快,造成的情況是,父母輩還能拿儲蓄作首期,而在如今的年輕人身上,這樣的故事已不復存在。雖然他們的工資比父母高了3倍,但房價在兩代間拉開了10倍的距離。」
Jason透露,在中國的父母大多會賣掉居住地的一套房產,幫助身在大溫的子女置業,哪怕是來自二線城市,拿得出50萬加幣的大有人在。而由於熱錢不斷湧入,一定程度上又推高了本地房價,「比如來自中國一、二線城市的父母,出售一套300萬人民幣左右的房產,將這些錢不附加任何條件地贈予子女,作為購買獨立屋的首期贈金。」
至於30至40歲年齡段的新移民夫妻,「許多人在國內已有一套婚房,那最初亦是集合雙方父母之力購買的,幾年內資產翻倍,現基本都漲到了600萬人民幣左右。等到移民後,他們拿前一套的資本,加上在本地辦理的貸款,可以買到價值更高的獨立屋。普遍的結構是——100萬加幣的銀行貸款,加上50萬父母贊助的首期,再加5萬左右的個人存款。」
Jason指出,加拿大政府旨在提高房屋可負擔性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大多為政治牌,「給年輕人2、3萬元根本杯水車薪,亦落後於現實,比如RRSP能提供一部分金額,但該數額設定的背景是在20年前,20年後房價已今非昔比。」
Jason又指,部分政黨讓移民為高房價「背鍋」實際上非常矛盾,「這個國家不可能既需要及鼓勵移民輸入,又不希望房價因此而漲。據我所知,本國每三年有多達100萬名移民湧入,所有人幾乎都聚集在溫哥華、多倫多這些大城市,而房子有限,你讓他們住哪裡?有的連租房都租不到。」
「此外,政府研究海外買家時,主要看房產證上的名字是誰,這樣得出的數據並不精確,許多海外人士會將房產登記在擁有加拿大身分的兒女名下,只打壓名義上的海外買家,沒有效果。」Jason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