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5
    星期一

STEAM足迹:動物的煩惱

[2021.10.25] 發表
「動物的煩惱日常」展覽以孩子角度出發,認識動物行為。(圖:朱安妮)
展覽中有展板藏着動物,有些像「隱身」,是因為身上保護色呢!(圖:朱安妮)
(?嗚鴉自然教室/明報製圖)
皇蛾(?嗚鴉自然教室)
展覽介紹蝴蝶通過「扮毒」來躲避追捕。(圖:朱安妮)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內常見蚱蜢,可一邊觀看展覽,一邊留意四周可有蚱蜢出沒。(圖:朱安妮)
有斑尾塍鷸(?嗚鴉自然教室)
展覽中有「棋盤」設計的裝置,讓大家了解候鳥遷徙會面對的困難。(圖:朱安妮)
關朗曦
鄭凱靈

【明報專訊】人有各種煩惱,動物又有沒有苦惱的事呢?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正舉行「動物的煩惱日常」展覽,是該教育中心第一次以孩子角度出發的展覽,策展人「嗚鴉自然教室」的創辦人關朗曦和鄭凱靈說,動物的最大煩惱,就是繁衍下一代。

「動物的各種有趣行為,背後目標都是為了繁殖。」凱靈在構思展覽時,想到動物像人類,也有牠們的「煩惱」,例如躲避敵人的攻擊、找有豐富資源的地方覓食棲息等,這些煩惱源於繁殖,使物種得以延續的目的。朗曦說:「有些動物壽命很短,即使不進食,也要繁殖下一代。」何謂「動物」?為什麼牠們需要繁殖下一代呢?

凱靈說符合以下條件的,都屬於動物:

ˇ 會呼吸、有生命的

ˇ 會移動的

ˇ 不屬於植物、菇菌類

有生命的稱為「生物」,生物又分不同類別,最大類別的為「動物」、「植物」和「真菌」(包括人類會吃的菇菌),另外還有「原生動物」(例如阿米巴變形蟲)、「色素」(例如某些藻類)和「細菌」。

繁殖及存活最多的動物是……?

展覽介紹不少在龍虎山郊野公園也能找到的動物,有雀鳥,也有昆蟲……慢着!昆蟲是不是動物之一呢?凱靈說:「昆蟲也是動物之一,而且更是動物之中最成功在世上繁殖及存活最多、最多樣化的動物。」原來動物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會根據身體特徵分類。

凱靈說:「全世界超過九成動物都屬於無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中又以昆蟲數量最多,牠們都是「節肢動物」。何謂「節肢」?人類的骨骼藏在皮膚底下,被肌肉包圍,節肢動物則相反,骨骼外露,而且手腳分為一節節。蜘蛛和螞蟻的肢體也分一節節,而且看得見骨骼呢!雖然牠們同屬節肢動物,不過,在分類上,螞蟻是昆蟲,蜘蛛卻不是,凱靈解釋:「因為節肢動物再有分類,昆蟲為『六足動物』,蜘蛛有八足,所以不屬昆蟲。」

動物唯一的煩惱

動物有不少「煩惱」,例如要逃避其他動物的攻擊、避免成為對方的食物;要千里迢迢定期離鄉別井,到遙遠的地方覓食……但凱靈說,歸納出最大煩惱是:為生存下來、繁殖下一代,確保物種在世界不至滅絕。

■為了成功繁殖,動物會怎樣做?

1. 不吃不喝

凱靈說,亞洲最大的昆蟲、香港也能找到的「皇蛾」(圖),只有一星期壽命,為了能專心繁殖,牠們在寶寶階段盡可能吸收食物,儲存能量,長大至成蟲就不吃不喝了,「牠們沒有嘴巴,在幼蟲階段吸收了多少,會決定成蟲的大小,雄性觸鬚愈大愈能快速地找到雌性交配,在短短一星期的壽命中完成繁殖任務」。

2. 嚇退敵人

朗曦說,有些動物為了在繁殖任務完成前「保命」,會扮作有毒和高危險性,令敵人誤會自己是「危險分子」,從而「嚇退敵人」,免被吃掉。

3. 速逃

有動物憑速度決勝。凱靈舉例,蚱蜢的強勁後腳讓牠們具驚人的彈跳力,成為絕佳的跳遠高手,一旦在遇上敵人,就能在短時間內逃離,保留性命以完成繁殖任務。

4. 飄洋過海

人類旅行可增廣見聞,動物「旅行」是為繁殖。例如候鳥每年遷徙度冬,為找更多食物補給、得到更多資源讓自己存活,再來好好繁殖。為了生存,牠們都是努力的飛行者,例如有斑尾塍鷸(圖)曾經不吃喝,只用9天由北半球的阿拉斯加飛到南半球的新西蘭,飛逾一萬公里!至於白喉針尾雨燕雖在亞洲繁殖,但每年也會飛往澳洲度冬呢!

■動物的怪行為

你認為動物的行為很古怪嗎?朗曦說這些都是具生存意義的行為,即使我們不易理解,也可多認識牠們,並明白世上有不同的物種,且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呢!大家若有興趣可觀賞展覽,平日也可留意四周,或會發現動物有趣或怪異行為呢!

■常識站

食用昆蟲

根據政府食物安全中心網頁指出,多地有視昆蟲為食、入藥的傳統(如中醫會用蠶蛹入藥)。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指,全球有逾1900種可食用昆蟲(包括:甲蟲、毛毛蟲、蜜蜂、黃蜂和螞蟻),直接食用、磨成粉末或醬狀,與其他食物混合,FAO認為以昆蟲為食,可有助解決糧食危機。然而,對食用昆蟲的食物安全仍然存有隱憂,例如昆蟲可能感染致病微生物,或出現過敏等。

■想一想

你認為不同物種的存在有什麼意義?

「動物的煩惱日常」展覽

地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日期:即日至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

時間:星期二、四至日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 ∕ 星期三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2時30分

查詢:2975 9031

■關鍵詞

動物 animal

昆蟲 insect

行為 behaviour

品種 species

文:鄭惠霞

圖:朱安妮、?嗚鴉自然教室

[常識學堂 第222期]

更多教育
STEAM DIY:移動水的魔法
【明報專訊】只用一張紙巾,就可令杯內的水「轉移」到另一杯中,可行嗎? ■材料: 紙巾、一個盛滿水的杯、一個空杯 1. 將紙... 詳情
偵探M.A.D. 尊重他人
【明報專訊】想一想 ·如果你聽到令人難受的話,你會跟對方說出自己感受嗎? ·你曾說話傷害到別人嗎?如何是好? 文:方綺婷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