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鐵達尼號6倖存華人下落 攝製方還原種族歧視歷史真相
溫哥華電影節將上映「The Six」紀錄片
【明報專訊】今年第40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VIFF)將上映多部華語電影,其中包括講述鐵達尼號六名華人倖存者故事的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倖存者》(The Six)。電影導演、首席研究員以及監製接受明報專訪,介紹拍攝這段「被消失」真相的經歷。電影製作團隊希望透過此片,探究那個時代的社會及種族問題。
鐵達尼號在1912年4月14日撞上冰山後沉沒,兩千多名乘客中,超過1,500人葬身大海,只有約700人獲救,而船上原來還有8名華人。電影介紹提到,船上所有倖存者都被救至紐約港,並受到英雄般的禮遇,唯獨六名華人倖存者卻在抵達紐約港後的24小時內被驅逐出境,還遭到當時西方媒體污名化,指他們「喬裝成婦女」偷上救生艇。但製作團隊發現這一說法不符合事實,反映了西方媒體的偏見與歧視,與此相反,這些倖存者甚至還參與了救人行動。
紀錄片《六人》製作歷時六年,由英國導演羅飛(Arthur Jones)執導,施萬克(Steven Schwankert)擔任首席研究員,羅彤(Tong Luo)以及《鐵達尼號》導演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擔任監製。電影尋找這些華人倖存者的下落,並找到中國倖存者的後代親自陳述,揭開歧視真相,還原歷史,為祖輩正名。
導演羅飛與首席研究員施萬克在中國居住了將近25年,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羅飛提到,本片目標是要找到這些中國倖存者的後代。「讓這些華人倖存者的後代與其他鐵達尼號倖存者的後代認識,是一件非常令人感動的事。因為在過往他們的角色無人知曉,能提供這樣的一個機會,是令團隊感到比較成功的。」
製作團隊發現在一張編號為1601的船票上有手寫的名字,最後更確認部分華人的中文姓名,分別是:方榮山(Fang Lang)、李炳(Lee Bing)、鐘捷(Chang Chip)、亞林(Ah Lam)、嚴喜(Ling Hee)。此外還有幾個人的姓名只能靠音譯,包括胡中(Choong Foo)、林倫(Len Lam),李林(Lee Ling)。
問到電影拍攝中最困難的部分,首席研究員施萬克說,當初團隊手中只有由英文字母組成的拼音名單,一開始不知這些中國倖存者是何籍貫,亦未知這些名字是否該以廣東話、台山話或是福建話發音。
他形容:「拍攝過程與資料搜集就像爬山一樣,要先開始踏出第一步,才會發現愈來愈多的東西、愈來愈多的人、愈來愈多的故事,而這些東西,就會將團隊引向下一步」。施萬克笑說,不知道人生還有多少個六年,希望下一次還有機會拍攝這種如偵探片類型的紀錄片。
監製羅彤透露,電影源起自首席研究員施萬克的好奇心;在他看到一小篇關於鐵達尼號的文章後,本著「對鐵達尼號的愛,以及對中國人物的好奇心」,便希望解開為何鐵達尼號上有中國人而非廣為人知的謎團。她提到,經過多番追尋真相後,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其後團隊不繼壯大,包括族譜專家,以及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歷史學者加入組成研究小組。
羅彤說:「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亦結交了許多朋友;整個製作的過程,已成為人生的一部分。能夠把這樣的一件事件做出來,能讓多一些觀察看到這部電影,又得到大家的認可,還是非常欣慰的。」
羅飛補充,因為這一部電影,才第一次踏足加拿大,對能把電影帶給加拿大的觀眾感到非常榮幸。他提到,可能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角度去討論鐵達尼號的故事,用鏡頭去挖掘這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探討種族主義議題,可能正是這一個時代興趣所在。
羅飛說,亦正是透過拍攝《六人》,發現了在當時除了華人面對明顯的種族主義之外,其他來自中東、意大利、愛爾蘭或黑人等其他族裔的少數民族,亦受到同樣的偏見對待,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倖存率。電影透過華人的故事,探究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