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帕弗刺探罪成判囚11年
沒收財產人民幣五萬元 驅逐出境
【明報專訊】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周三對加拿大公民斯帕弗(Michael Spavor,右圖)案公開宣判,認定斯帕弗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11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五萬元,驅逐出境。最新發展勢必進一步考驗本已處於緊張狀態的加中關係。
加國駐華大使鮑達民(Dominic Barton)周三早上前往斯帕弗羈押的丹東看守所聽取判決,並獲准與斯帕弗會面,他其後透過視像會議表示對判決强烈譴責,認為司法程序缺乏透明度。他認為,斯帕弗11年的刑期太重,感到非常失望,對方有兩星期時間決定是否上訴。
鮑達民又指庭審時控方提出極少證據指控斯帕弗,檢控方面則指對斯帕弗的指控主要基於他在機場拍攝的相片,斯帕弗指所拍攝的相片沒有惡意,而控方則指相片顯示了一些敏感的地方或飛機。
鮑達民為斯帕弗向外界轉述三點事項,分別是「感謝各方支持,自己精神很好,盼望回家」。他又說,加方會繼續要求立即釋放斯帕弗和前外交官康明凱,但未有任何資訊關於康明凱案的進展。
法庭沒說明驅逐出境時間
鮑達民强調,正在加國受審的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案,與加國公民在華案件判刑並非巧合。他又感謝前來大使館的50名外交官,向中國政府發出强烈信號,就是全世界正關注事件。
法庭的判決包括驅逐斯帕弗出境,但無說明驅逐的時間,鮑達民表示,斯帕弗最有可能是服刑期滿後才被驅逐出境,但也有可能提早被驅逐,這將會是加國官員關注及努力的重點。
而北京的維權律師莫少平向路透社表示,一般是要服刑完畢才驅逐出境,但特別案件可能會提早驅逐出境。
最新裁決和量刑是斯帕弗案在中國司法系統內重大進展,加拿大政府和其他觀察員一直譴責該程序缺乏透明度。目前亦不清楚,斯帕弗何時將被驅逐離開中國。
斯帕弗在卡加利成長,在卡加利大學取得國際關係學位。他前往韓國教書,並喜歡上當地文化和民眾,可講流利的韓語。他在2001年首次前往朝鮮,隨後往返多次,曾在朝鮮生活6個月。他亦是寥寥數個曾面見朝鮮領袖金正恩的西方人之一。
加拿大外交部此前曾在聲明中稱,斯帕弗住在中國北部城市丹東,經營一家與朝鮮進行文化交流的公司。
斯帕弗創建的白頭文化交流組織(Paektu Cultural Exchange),其網站上稱,該組織「致力於促進朝鮮與國際組織、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可持續合作,跨文化交流,旅遊,貿易和經濟往來。」
斯帕弗的裁決書發布前一天,另一間中國法庭維持加拿大人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的死刑裁決。
加拿大官員和超過20國的外交官員周二晚於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集合,表達對斯帕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