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衛生部長:英美防疫失誤 與病毒共存不可行
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總顧問、原衛生部長高強日前發表《「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文章,不點名地駁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人「與病毒並存」言論。高又稱,將疫情反彈的責任推給病毒變異,是在掩蓋政府失策的責任,籲中國不能重蹈歐美抗疫失敗覆轍。
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撰文稱,世界疫情的再度氾濫是英美盲目解除和放鬆疫情管控,單純依靠疫苗接種,由政治制度缺陷導致的防疫決策失誤,也是推崇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必然結果。文章表示,「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英、美等國的錯誤示範已給全球抗疫帶來嚴重後果,中國絕不能重蹈覆轍。「只要疫情仍在廣泛流行,中國嚴防輸入就不能變,切斷病毒傳染鏈策略就不能變,早發現、早控制的目標就不能變。中國何時、如何開放國門,應據國際疫情控制實際情况,從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適時作出安排。同時各地要適時調整抗疫工作,適時恢復正常的經濟社會生活。」
不點名批評張文宏抗疫主張
文章指出以錯誤抗疫策略應對強大的Delta病毒,後果必然災難。英美等國將疫情反彈的責任推給病毒變異,實則掩蓋政府抗疫失策責任。有網民認為,文章不點名地批評張文宏等專家建議考慮「與病毒長期共存」的策略,「學會與病毒共存」。高強稱,在殺死病毒藥物出現前,通過嚴格的隔離控制措施,切斷病毒傳播鏈,將病毒封鎖在最小範圍內「自消自滅」,是人類消滅病毒的一種有效方式和制勝法寶。
在抗疫期間被內地網民追捧的上海市新冠病毒臨牀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早前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世界應對新冠疫情失敗,中國需做好與病毒並存的準備。
另外,河南省鄭州市通報至前日晚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123宗,且首次出現8次核酸檢測才顯陽性的高隱蔽性確診病例。確診病例為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醫生,前7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上周五檢測結果為陽性,前日報告為確診病例。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慧芳表示,這一病例充分說明,Delta變種病毒具有高傳染性、高隱蔽性和初始症狀不典型等特點。「這對我們檢測、發現、報告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多輪次壓茬推進核酸檢測,盡快實現病毒感染者周期性見底清零。」
自7月30日發現本輪首例陽性病例後,鄭州於7月31日至8月6日連續開展逾千萬人的兩輪全員核酸檢測。昨日起將開啟第三輪全員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