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少數族裔社經地位
【明報專訊】通識課程中關於身分認同的討論,不少都涉及少數族裔如何融合本土生活,當中多集中討論他們的生活經驗及如何與本地社會交流。不過,我們亦可以從社經地位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情G,使討論更加立體。
.相關議題:香港少數族裔的社經地位.
◆少數族裔人口(圖)
◆香港少數族裔出生地比例(圖)
◆19至24歲香港少數族裔就學率(表)
◆香港在職少數族裔月入中位數(表)
◆解讀
•2011至2016年間,最大的4個少數族裔族群分別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及菲律賓。他們值得注意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除了巴基斯坦人外,其餘3個族裔的人口增長都在24%之上,當中尼泊爾的人口增長更達52.8%。整體而言,印尼人口變化最大,增長逾一倍;巴基斯坦人口在2016年則略微減少了1.7%
•若比較香港少數族裔的出生地比例,2016年有近八成在港的印度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以外出生,即分別有約25,300人及15,800人。而在香港以外出生的在港巴基斯坦人和尼泊爾人比例較小,但仍有逾六成,分別有近11,000人和15,500人。這反映了他們值得關注的第二個原因:香港四大少數族裔中,大部分人的出生地都不在香港,即他們不少都要經歷一段適應香港生活的時間
•相對香港總人口,除了印度人的青年就學率與全港總人口的較接近外,其餘族裔的就學率都較低,當中最低的是尼泊爾人,就學率在2016年只有13.8%,與2011年比較,下跌0.4個百分點
•若以收入計,香港四大少數族裔中,以印度裔的月入中位數最高,2016年達22,000元,比全港總人口的月入中位數還要高約四成;雖然其他族群的月入中位數較全港總人口低,但月入中位數的增幅不俗,平均近27%;2011至2016年間全港總人口的月入中位數增長比例則更多,接近三成
■知識增益
少數族裔求職遭歧視?
平等機會委員會2020年6月發布《香港少數族裔青年教育和就業路徑的研究》結果,發現少數族裔遇到的就業障礙包括中文讀寫能力、資訊不充分等。調查訪問逾400名僱主,超過三成半僱主稱招聘廣告只使用中文,受訪僱主傾向認為少數族裔僱員中文閱讀和書寫能力較低。平機會行政總監(營運)朱崇文稱,少數族裔同樣可勝任某部分工作,但因廣告以中文刊登,或只刊於中文報章,他們無從得知,可見職場出現間接歧視。
研究亦發現,就問卷中描述「不聘用在本地受教育的少數族裔人士,是可以理解的」一項,中小企較大企業傾向認同。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陳炳坤解釋,大企業可仔細分工,其他同事可填補少數族裔僱員中文讀寫方面差距;但中小企個別員工若不懂中文,人手調動有限,聘請意欲不高。平機會建議加強少數族裔學生就業實習計劃,並向僱主及少數族裔提供多種語言的就業配對平台。
■思考問題
1. 參考資料,你認為為何有人認為少數族裔屬弱勢社群?
2. 參考資料,少數族裔需要面對哪些社會方面的生活挑戰?
文: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通識科教師陳樹鳴
[通通識 第6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