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通波仔 九中九東兩年救677命
【明報專訊】每年香港有逾6000人因心臟病死亡,醫管局九龍中聯網的伊利沙伯醫院與廣華醫院自2018年開始合作,提供24小時通波仔服務。有醫生一晚需要來回醫院四五次,甚至年初一放棄陪伴家人吃開年飯,拯救一個個危在旦夕的病人。今年1月他們更把計劃擴展到九龍東聯網合作,兩年間此計劃共拯救677個性命。
通波仔即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常見於治療急性心肌梗塞,若情G嚴重動脈會100%阻塞,沒有血流動,醫護必須爭分奪秒,避免心肌細胞死亡。但在24小時通波仔服務開始前,伊院服務是朝八晚八,廣華則朝九晚五,急性心肌梗塞個案中能完成通波仔手術比例均不足三成。
六成非辦公時間動刀
每個通波仔手術都要一名資深醫生、一名年資較淺醫生、兩名護士及一名放射治療師。2018年10月開始,九龍中聯網開始24小時通波仔,兩間醫院的心臟科醫生組成候召名單,伊院派出6名資深醫生,廣華派出2人,另外伊院再派出10名年資較淺醫生輪替。當廣華過了服務時段,其醫護團隊便會緊急運送病人到伊院心導管室做手術。
今年初24小時通波仔計劃更加入九龍東聯網,聯合醫院及將軍澳醫院派出3名及兩名資深醫生,在兩間醫院的通波仔服務時間外,同樣能送病人到伊院。兩年間一共做了677宗通波仔手術,而非辦公時間內做手術的比例佔約六成。
高峰一晚5病人 為救人捨開年飯
談起日常,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顧問醫生李耿淵稱,最高峰日子一晚會有多達四五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要通波仔。他最記得2019年大年初一正預備與家人吃開年飯,吃飯途中突然被召回醫院;正當以為可休息,凌晨零時及4時再被召喚。他笑說若病人送院時間較近,他會一直留在醫院,但因送院時間隔得很開,當日他一共來回伊院及寓所3次。
廣華醫院急症室部門運作經理梁婉芬則試過有一病人準備送往伊院時突然心顫動,情G十分危急。廣華醫院醫護連忙為他電擊,再請交通警開路送往伊院,最後該病人手術順利並康復。
「終極目標」擴至各聯網
李耿淵補充,為讓24小時通波仔計劃順利進行,伊院深切治療病房加開兩張H、也增添了兩名醫生及8名護士。他說,伊院實施此計劃至今,部門只有一名專科醫生離開,但多了4人來受訓;廣華則無醫生離開,也有兩名新力軍加入。團隊獲得醫管局2020年度傑出團隊獎,李耿淵有個「終極目標」,盼各聯網都能提供24小時通波仔服務,拯救更多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