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科學:酵母泡泡助燃
【明報專訊】酵母除了加糖會產生發酵的化學作用,還有很多變化,例如當酵母遇上雙氧水,便會出現神奇的效果!
示範及講解:英國雷丁大學食物科學碩士 吳亦詩(Queenie)
■材料
燒杯
雙氧水
護目鏡
溫度計
■小提示
測試過程要小心釋出的熱力及火種,需成人陪同。
(1)留意室溫下溫度計的度數
(2)將溫度計置於燒杯內,加上5毫升酵母
(3)戴上護目鏡,加入120毫升雙氧水
(4)除產生氣泡外,溫度也上升不少
(5)請成人協助點燃火柴,然後將熄滅後仍冒煙的火柴放進氣泡內。此時會發現火柴重新燃起。
■酵母+雙氧水=帶氧熱力
酵母中含有催化酶(catalyse),可以釋放氧氣並且形成氣泡,在化學反應過程中還會產生熱力呢!它會產生氣泡也與雙氧水有關。
雙氧水是含有雙份氧氣的水,它的化學符號是H2O2,而水是H2O,意思是雙氧水比水多出一個氧原子。換言之,當酵母遇上雙氧水,就充滿氧氣,產生很多帶氧氣泡呢!
要知道氣泡內有沒有氧氣,可以用火柴測試。由於氧氣會助燃,如果氣泡能重燃熄滅的火柴,就表示氣泡當中含氧。測試中,我們需先點燃火柴,再讓它熄滅,在冒煙狀態時做實驗,才會清晰的看見氧氣泡重新點燃火柴的效果。
■想一想
我們已知氧氣能助燃,換角度想,怎樣才能把火弄熄呢?
文:鄭惠霞
圖:林若勤
[常識學堂 第1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