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9
    星期四

時事議題:內地長假掀車潮

[2020.10.29] 發表
2018年10月2日國慶長假第二天,四川境內多條高速公路車流量極高,汽車行車速度極緩慢。
內地不少高速公路於長假後常見塞車,更有司機於塞車期間落車打拳舒展筋骨,甚至有婦女在路中跳廣場舞。
(明報製圖)
尊子漫畫,《明報》,2018.10.17

【明報專訊】■內地長假以後,不時出現大塞車。內地嚴重塞車成因為何?

◆近年內地塞車情况

逢長假塞車

每逢長假內地大批民眾外遊,路面擠塞嚴重。2020年10月國慶中秋節假期間,全國各地高速公路大塞車。交通部數據預計10月1日全國高速公路流量約5400萬輛次,比2019年增長約3%。《南方都市報》報道,十一長假首日已有車輛在高速公路塞了一夜,更有網絡片段顯示有司機因塞車太久下車舒展筋骨,還有司機在河邊釣魚,亦有婦女在路中跳廣場舞。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2017年撰文指出,2017年國慶節的大塞車,原因就是車太多,單以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4個市,已登記車輛數目高達1000多萬。他說,內地汽車數目和道路規劃容量已失衡,加上假日時的駕駛出遊比平日倍增,稍有意外都會加重塞車問題,而內地塞車是結構問題,下次長假期可能繼續大塞車。

◆紓緩塞車政策

限購限行令

內地部分城市為緩解道路壓力及空氣污染,實施限行及限購。限購即限制汽車牌照數量以控制增幅,北京、廣州、上海、天津、杭州、深圳等皆實行。

北京塞車問題嚴重,市政府2011年實施《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以「搖號」(攪珠)方式分配購車限額。2019年北京全年小客車配額為10萬個,2019年第4期攪珠有近332萬人參與,約有2622人爭一個普通小客車配額。

限外省車進出

限行包括區分單號日和雙號日,以車牌尾數單號或雙號決定哪一日可行車,以及限制非本市汽車的行駛時間和範圍。2018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環保局及交管局聯合發布通告稱,近年部分常住人口為規避私家車調控政策,轉到外省登記牌照,快速路上行駛車輛的外省牌佔10%,令塞車問題惡化。

局方2019年11月1日起收緊外地號碼車輛的「進京證」條款,由「隨時申請隨時有」改為一年只可申請12次、每次限7日。消息一出即遭民眾抗議,有自稱北京土生土長的網友表示,受制於限購政策,已連續7年未能抽中購車配額。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認為,限行限購是較簡單的解決擠塞方法,但近10年城市管理與道路建設不斷改善,互聯網技術興起帶動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發展,認為依靠提升城市管理已可適度緩解擠塞。

增建道路 建完整道路網絡

國務院2016年2月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佈局理念」,增建道路,並打通各類「斷頭路」,建成完整道路網絡,使道路更暢通及四通八達。

北京西城區三里河南二巷街道架空電線凌亂,路盡頭有財政部大樓,兩側有中學、商場等,路只長220米、闊5米,若有車停泊很易擠塞,故街道成為首個清拆試點,被拓寬為18米的市政路。

.交通擠塞(圖)

■模擬試題

◆資料A:漫畫

尊子漫畫,《明報》,2018.10.17

◆資料B:新聞節錄(經刪節)

2018年10月16日港鐵4線齊故障,應港鐵呼籲轉乘其他陸路交通工具的市民亦無法避免遲到。市民盧小姐說,在九龍塘等的士花了個半小時,最終遲了兩個半小時才回到公司。亦有市民取道水路上班,記者發現有近150至160人在西灣河碼頭外排隊乘渡輪,前往觀塘或鯉魚門三家村,有市民表示排了大半小時才到達碼頭。

將軍澳普遍市民乘車只選走將軍澳隧道,港鐵故障同時將軍澳隧道有兩宗交通意外,令將軍澳與市區幾近「隔絕」。市民葉先生批評政府每有新鐵路路線開通便大削巴士班次,一旦鐵路故障,巿民便沒有其他交通工具選擇。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主任林興強稱,運輸署早於1999年已預視將軍澳區的交通問題,當時已建議以中九龍幹線(包括將軍澳藍田隧道)及T2幹線交匯點,打通將軍澳、東區走廊和觀塘繞道,惟有關規劃至今仍未建成。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資料C:新聞節錄

馬德里自2018年11月起在市中心,只容許零排放汽車及部分交通工具進入。

馬德里科技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adrid)2019年3月發表報告稱,該低排放區政策實施1個月後,馬德里中心區的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38%及14%,整個城市的排放量則分別下降9%及2%。

主管環境事務的馬德里市議員稱,區內多條主要道路交通流量下降近26%,相對地使用地鐵的人數則有所上升。

資料來源:〈實施1個月 氮氧化物降四成〉,《明報》,2019.06.02

■資料回應題

(1) 參考資料B,試描述資料A漫畫中反映的問題。

(2) 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指出交通擠塞可能造成的兩項影響。

◆延伸回應題

(3) 「擴展鐵路網絡是解決交通擠塞問題的最佳方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空氣污染(air pollution)

智慧城市(smart city)

[通通識 第669期]

更多教育
爆point大全:家庭友善政策利與弊
【明報專訊】平等機會委員會2020年10月上旬公布「公眾對女政治領導的態度之研究」結果,64%受訪公眾認為照顧家庭成為女性政治領袖的障礙;公... 詳情
漫畫拆解:「保就業」計劃可遏失業率?
【明報專訊】◆解讀漫畫 漫畫顯示一名求職者拿着求職信等待被接見。雖然公司職員跟他說失業率即將回落,求職者很快會被接見,但他已等到變成骷... 詳情
摘星拆解:staycation 興起因素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新冠病毒疫情下不能到外地旅行,不少市民選擇酒店「staycation(住宿度假)」一解外遊心癮。酒店工會指出,... 詳情
星級例子庫:人造肉
【明報專訊】■(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2019年8月,美國連鎖快餐店肯德基家鄉雞(KFC)首次試賣沒有雞肉成分的炸雞一天。該公司位...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 1.特首林鄭月娥2020年初提出逐步把勞工假期由12日增至17日,與公眾假期看齊。政府計劃用多久增加5天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