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行山徑賞風光 村民猶憶偷渡潮
【明報專訊】吉澳鄰近印洲塘海岸公園,現時有一條長約800米的自然步道,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島上的漁村文化歷史,以及自然景觀。漁護署最近重新規劃4條難易及長短不一的路線,最長來回約2小時,讓市民有更多選擇。
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陳羽嵐表示,該4條路線都是以吉澳碼頭為起點,各有主題,例如地質、自然風光、昔日村民生活等,當中兩條路徑分別登上吉澳西北角的兩座山頂「高棚頂」及「高地頂」,該兩座山頂雖然分別只有36米及70米,但記者日前隨村代表劉子安登上「高棚頂」,小島全景盡入眼簾,面向西面可遠眺吉澳大街、東南可見澳背灣,昔日的千尺浮橋只餘下樁腳。
睹成年小童繫繩同溺 料是一家人
位於吉澳東北面的東澳灣是大片沙灘,景色之美有如西貢的大浪西灣,不過吉澳村代表劉子安表示,該沙灘見證昔日內地人來港的偷渡潮,他曾目睹不少遇溺慘劇,大量屍體被沖上沙灘,最深刻是數名死者的手與手之間繫上繩,當中有成年人及小童,相信是一家人避免走失,結果全部溺斃,事隔數十年仍記憶猶新。
至於在吉澳以北的「高地頂」,前村代表何馬生憶述,昔日該處名為「公地頂」,因為附近有村民養雞,而傍晚就會有數十隻麻鷹聚集,不時上演「麻鷹捉雞仔」。
吉澳鄰近印洲塘海岸公園,只要沿行山徑步行約20分鐘登上「高棚頂」,若能見度佳,就可從高處眺望「印塘六寶」,包括黃幌山(羅傘)、白沙咀頭(毛筆)、筆架洲(筆架)、印洲(印章)」、石排(墨)和海水(紙),盡收眼底。
登高棚頂 高處眺望「印塘六寶」
該4條行山路線之中,其中一條較長,來回約需2小時,由碼頭出發,沿吉澳大街往南行,沿途經過天后宮,在供奉觀音的水月宮後方的荒廢稻田中央可找到有逾200年歷史的西澳古井;途中亦會經過養珠場遺址,不過該條路徑部分正在修建中,完工後遊客可以登上「印塘六寶」之中的黃幌山。該條路線已被納入北區區議會的社區重點項目,由民政事務總署負責建造,工程開支約4370萬元,包括興建一條行徑,沿路增設行山徑設施如座椅、涼亭、欄杆及指示牌等,吉澳南部會興建觀景台,讓遊人遠眺白沙頭灣的風景。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