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文史:擺(baai2) 酒(zau2)
【明報專訊】近日疫情平穩,限聚令放寬下謝師宴終可小規模舉行,無餐飲婚禮更容許最多50人。但準新人的人生大事被迫嚴重縮水或不斷延期,放寬婚宴的聲音漸趨響亮——慢荂A為何一談結婚,我們總是以酒席為前提?
筵席
現代婚禮以飲宴為核心,古代則繁複得多。《禮記.昏義》記載,「婚姻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及親迎,每項程序女方皆需在宗廟前設筵席,但並非吃喝慶賀,而是莊嚴地稟告祖先,因為古人視婚姻為家族傳承的大事。隨荇犮N推移,儀式漸趨世俗化,娛樂色彩增加,漢代起已出現酣酒、鬧新房等喜鬧之俗,唐宋更出現宴席服務商,婚宴不再囿於家宴;前期程序則偏向簡化,唐宋起六禮只剩三,禮節亦集中於成婚當天。現代婚禮程序精簡但酒席講究,或許可視為古代婚制的終極壓縮。
家族
酒席既是核心,易起爭拗不足為奇,但奇的是重點多不在酒席本身,而是權力——近年常有網民投訴婚宴被長輩騎劫。那自是古代觀念的遺留:婚姻是兩個家族的結合(合二姓之好),因而核心不在個人意志,而是家族的取態,「父母之命」擁有絕對權力。正因如此,古代士族婚姻多是家族的政治婚姻,新人鮮有擇偶自由,就算經典的窮書生富家女戀愛故事,修成正果的前提是書生高中進士,有益於女方家族。現今長輩普遍希望能大宴親朋,面子所繫的亦是家族門楣——數十年前或許理應如是,但到了大家族式微的現在,虛榮心看來比實際意義大得多。
奢華
婚宴大排筵席,本與古制相悖:禮儀本應寧儉毋奢,重情義輕形式;結婚首三日應不賀不樂(奏樂),以應新娘離家之苦。歷代亦多立令限制各階層的婚嫁器物。但婚姻既牽涉家族發展乃至門面問題,富裕階層自然會鋪張以彰顯地位,早在東漢已出現「富貴嫁娶,車軿各十,騎奴侍僮,夾轂節引」的迎親大儀仗(《潛夫論.浮侈》),南朝婚宴更豪華得齊武帝明令禁制(《南齊書》卷三)。及至明清小說,喜酒多是大宴親朋飲飽食醉甚至連吃幾天,反映在民間已然常見。至今內地農村或台灣的辦桌仍規模驚人,香港的婚宴與之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葉雨舟 -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