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看通識:從《少年的你》 看欺凌成因
【明報專訊】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少年的你》改編自玖月晞的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是一部關注校園欺凌與應試教育的青春電影。女主角陳念(周冬雨飾)是內向的高材生,因得悉好友胡小蝶(張藝凡飾)受不住校園欺凌而自殺的內情,被以魏萊(周也飾)為首的朋黨欺凌,並引發另一宗相連的命案。電影情節陰暗,結局令人憂傷,控訴的是各種校園欺凌問題。
文:中學助理校長及公民教育統籌 洪昭隆
教育局網頁指出,欺凌行為包括3個元素:重複發生、惡意、權力不平衡,是恃勢不斷蓄意傷害或欺壓別人的行為。戲中魏萊以言語、行為、網絡欺凌陳念和胡小蝶。在通識教育科「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內,校園欺凌屬恆常議題,同學可以從「為什麼青少年與家人、師長、朋輩和約會對象的關係會有轉變?」這個探究題目出發,分析戲中人物,了解欺凌行為的成因與成長背景的關係。
■欺凌的成因
1.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特質
從《少年的你》可見欺凌個案中雙方的特質 :欺凌者魏萊外貌亮麗,有強烈控制他人的欲望,看法主觀而強勢;相反遭受欺凌的陳念內向文靜,讀書考取好成績是其唯一目標,缺乏社交伙伴與反抗能力,故容易成為被欺凌對象。
2.家庭因素
雖然電影只有很小篇幅提及魏萊的父母,但從她經常提出以賠款解決問題、金錢至上的觀念,可見她從小培養的價值觀有偏差。父母的管教方式不當,如對子女過度溺愛或使用暴力,亦可能導致孩子為吸引注意而欺凌別人。校園欺凌事故若未獲適當處理,更會如電影情節一樣,欺凌者在受害人陳念舉報後,採取更嚴重的報復行為。
3.群眾力量
魏萊是受歡迎的人,她身邊的同學因從眾而集體欺凌胡小蝶和陳念。在群體場合中,人們對自身行為的責任意識會下降,且在群組氣氛影響下,較易集體做出非理性行為,若沒有人出面阻止暴力,會令欺凌行為加劇。
4.社會因素
該電影提出社會和教育制度過度重視學業、輕視德育的問題。班主任得悉陳念遭受欺凌後,以息事寧人的態度處理,忽略教育學生人際關係技巧。最後就算校方安排欺凌者停課,亦未有解決雙方積怨,最終令情G惡化。◆
東亞地區的校園欺凌情G和應試教育體制經常為人詬病,亦成為影視創作的熱門題材。日本電影《白夜行》與《奇蹟補習社》、韓劇《Sky Castle》及內地電影《銀河補習班》等上映時,均在當地引起熱話。《少年的你》亦穿插蚗雩梇虼|的悲哀,學生桌上一幢幢由教科書堆成的高塔;教室內對高考日的逐日倒數;教師口說關心學生心靈,卻只顧叫他們堅持「高考考試為先」的態度等,都展示了中國教育成績至上、以成敗論英雄的面貌。
雖然電影背景為中國某城市,但筆者相信香港同學看罷,也會對部分場景深有共鳴。教育從來不應以成績定義成敗,在催谷學生成績之外,更值得大人投入時間和資源關注的,是如何讓青少年在健康的精神和人際關係中成長。
[通通識 第668期]